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正

乐正

官名。①乐官之长。相传尧时已置。春秋战国沿之。分大、小乐正。属员有太师、瞽工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后夔取之”。《吕氏春秋·孟春》:“命乐正入学习舞。”高诱注:“乐正,乐官之长也。入学宫,教国子讲习羽籥之舞。”后世乐正地位较低。南朝梁太常卿下有乐正,掌乐事。隋炀帝改太乐署、清商署乐师称乐正,置十人。唐朝太乐署置八人、鼓吹署置四人,皆从九品下,助理本署令教习鼓乐。北宋太常寺亦置,掌声律。②后宫官。南朝宋明帝置。掌铨查六宫。官品第三。


官名。掌音乐,尧时夔曾任此官。荀子《成相》:“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注:“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教……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唐代的乐正,为太常寺所属的太乐署中的低级官员,从九品下。见《新唐书·百官三》。

猜你喜欢

  • 左陶

    官署名。战国燕置。主管陶器制作。战国燕国陶文有此官。

  • 进谋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燕置。《晋书·艺术传》:“ (慕容) 儁闻冉闵乱,将图中原,访之于 (黄)泓,泓劝行,儁从之。及僭号,署 (泓) 为进谋将军、太史令、关内侯”。

  • 太平天国后期在“王”下陆续增设的“六等爵”之一。由“义王”演变而成。1856年,杨韦事件后,翼王石达开入京辅政,被推为“义王”,辞未受。后出走,始有是爵。位在王爵之下,列“六等爵”之首。系衔加“天”字

  • 坊正

    管理街坊的小吏。《旧唐书》说:“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部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尚书》。职役名。自秦汉以来,乡、里组织是县以下城乡共同的基层

  • 榷易使

    官名。北宋初年置,属东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 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通常不领本职,多用为医官迁转之阶。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医官阶官,改保安大夫。官名

  • ①即视、察。周朝天子或大臣巡察方国及边陲地区之谓。《太保玉戈铭》: “王在丰,命太保省南国。”《周易 ·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汉朝又有省录尚书事,指主管尚书台之事。②天子遣使臣对诸侯臣子进行

  • 左街僧录司

    见“僧录司”。

  • 王府铠曹参军事、行参军

    官名。隋于诸王府置铠曹行参军,唐武德中改为铠曹参军事。置于亲王府,员额二人,秩正七品下,掌仪卫兵杖。贞观中废。

  • 异途

    清朝官员出身之一种。又称“杂途”。详“出身”。明清入仕途径之一。凡由荐举、捐纳、吏员入仕者,谓之异途。

  • 右贤裨王

    匈奴王名,即右贤小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警,夜逃……得右贤裨王十余人。”注:“小颜云:裨王,小王也,若裨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