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军营
清朝侍卫处所属之警卫部队。由上三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二名亲军 (由下五旗挑取者亦分入上三旗),共一千七百七十人组成。以亲军校、署亲军校各七十七人分别管辖,在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下担任宿卫扈从任务。
清代警卫宫廷的亲军组织,从上三旗满州、蒙古每佐领中选出二名组成,员额一千七百七十人,由亲军校、署亲军校管辖,领于领侍卫内大臣。参见“侍卫处”。
清朝侍卫处所属之警卫部队。由上三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二名亲军 (由下五旗挑取者亦分入上三旗),共一千七百七十人组成。以亲军校、署亲军校各七十七人分别管辖,在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下担任宿卫扈从任务。
清代警卫宫廷的亲军组织,从上三旗满州、蒙古每佐领中选出二名组成,员额一千七百七十人,由亲军校、署亲军校管辖,领于领侍卫内大臣。参见“侍卫处”。
封 爵王——公——侯——伯——子——男。勋 官文勋十阶:左右桂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正治上卿(正二品)——正治卿(从二品)——资治尹(正三品)——资治少尹(从三品)——赞治尹(正四品)——
官名。简称武库司郎中。明清兵部武库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库部郎中设,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兵部武库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以科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内史中大夫,掌传达王的诏命。北周依《周礼》于春官府置内史中大夫,后又增置内史上大夫,相当于魏晋的中书监令的职任。又于天官府置御正中大夫,在皇帝左右传宣诏命,“任总丝纶”,比中书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钟磬中士”。
官署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掌烧变朱红以供丹漆绘饰之用,设监官一人,以内侍充任。真宗咸平(998—1003)末暂罢,大中祥符元年(1008)复置。官署名。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置,
共工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共工”。
官名。元置,见“行中书省”。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户部置,分属金部,掌审覆、供给时赐、俸给,由金部郎官领之。
陆海军官佐等级之一。南京临时政府设置, 分为大都尉、左都尉、右都尉三级。
官署名。清末地方检察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后始设于京师、东三省等地,宣统二年 (1910) 各省渐设。掌对同级审判厅案件的检察事宜。置检察官一人,并录事等。官署名。清末始设,配置在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