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炮总管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额设一人,满缺。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若有警,得旨后则鸣炮。九门之炮闻声即应。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领催、炮手等。
官名。清制,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遇有警报,在得到皇帝谕旨后,白塔信炮先行鸣放,其他九门随即齐放。京城文武官兵闻炮须分区集合待命。设信炮总管一人,掌管信炮事务;其下有监守信炮官八人,领催四人,炮手八人,步军十六人。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额设一人,满缺。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若有警,得旨后则鸣炮。九门之炮闻声即应。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领催、炮手等。
官名。清制,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遇有警报,在得到皇帝谕旨后,白塔信炮先行鸣放,其他九门随即齐放。京城文武官兵闻炮须分区集合待命。设信炮总管一人,掌管信炮事务;其下有监守信炮官八人,领催四人,炮手八人,步军十六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七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七品。杂号将军名,更始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三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望为丞相,
海关海事部的一科。见“海事部”。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 置,为正八品下武散官。宋初沿置,正八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唯蕃官蕃兵仍授,余者皆罢。官名,唐代武散官正八品下授宣节副尉。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
指降低官员的爵位,为官员降罚的方式之一。始行于战国,历代沿用之。
官名。参见“枢密院副承旨”。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每军帅四人,官阶为职同卒长,掌侍应杂务。
官名。为中都官狱的长官。西汉武帝后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大所置令,小所置长,各掌本所。见《后汉书·百官志》。
周朝天子对臣下的册命或诰命。《中甗铭》:“史儿至,以王命曰: ‘全命汝使小大邦。’”《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帝王的命令。《后汉书·刘虞传》:“初平元年,复征代袁隗为太傅。道路隔
官署名。明成祖上林苑监属署之一。永乐五年(1407)置,设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苑地内饲育鹅、鸭、鸡之事。嘉靖(1522—1566)时革典署。参见“上林苑监”。官署名
①宫廷中由妇女担任的职务。《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后世以称女官。② 宫廷内的机要职务。如汉代的尚书。宋朝指枢密院正副长官、宣徽院长官、三司使副、学士等官,因诸职多由宫廷职务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