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署
官制用语。指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尚书右丞“假署印绶”。也指临时任命代理官职。《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385)》:后燕慕容垂属下骠骑大将军慕容农令“参佐家在赵北者,悉假署遣归。”胡三省注:“假署者,权时以假版署置其官,未以白燕王垂也。”
官制用语,指暂时代理。官吏在正式任命某职前而代理某职,称“假”;暂任、试充、或代理某官,称“署”。假署,即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后燕骠骑大将军令“参佐家在赵北者,悉假署遣归。”注:“假署者,权时以假版署置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