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卫府
禁卫军组织。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改组禁卫军组织,改左右卫府为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府依旧名,去府字;改左右武候府为左右候卫,改左右领军府为左右屯卫,改备身府(天皇十八年置)为左右骁卫,增设左右御卫,以上合称十二卫,各领府兵。又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依旧名。以上十二卫与四府合称十六卫府。
禁卫军组织。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改组禁卫军组织,改左右卫府为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府依旧名,去府字;改左右武候府为左右候卫,改左右领军府为左右屯卫,改备身府(天皇十八年置)为左右骁卫,增设左右御卫,以上合称十二卫,各领府兵。又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依旧名。以上十二卫与四府合称十六卫府。
官署名。民国置,管国际交涉、在外侨民、居留外国人、及中外商业等事务。初设总务厅、政务司、通商司、交际司、条约司;后改置总务、国际、亚洲、欧美、情报五司。其长官初称总长、次长;后称部长、政务次长、常务次
官名,汉置,为郡佐吏,掌岁贡御桔。杨孚《异物志》:“(东汉)交趾有桔官长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桔。”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保州路兵马。
五代、宋枢密使带相印或宰相兼任枢密使者称“枢相”。宋代宰相兼任枢密使者称枢相。清代大学士任军机大臣者也称枢相。
①官署名。唐朝太仆寺置,掌养马牛,以供皇太子之用。初有监、副监、丞等官,后省监、副监,置丞二员、录事一员,东宫马牧常别置使以总之。②官名。唐朝太仆寺东宫九牧监长官,后省。官署名,唐置,为太子属官。有丞
清代顺天府分管所属州县的机构。四厅各设同知,分辖若干州县,西路厅同知署在芦沟桥,辖涿州及大兴、宛平、良乡、房山四县;东路厅同知署在通州新城内,辖通州、蓟州及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五县;南路厅同知
即“博尔赤”。官名,这是蒙元官名的音译,也译卜尔赤、博儿赤、博尔赤、保儿赤、保兀儿赤,汉又为“司膳”、“厨师”、“掌管伙食”。元朝置,掌宫廷烹饪宴饮等。
官署名。见“主爵”①。官署名。北魏、北齐、隋皆置,掌封爵等事。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司封郎中》、 《隋书·百官中·尚书省》。
官名。金朝置,系文职正五品上之封阶,为四十二阶之第二十一阶。元朝袭之,升为正四品,宣授。明朝为文职正四品之加授,属四十二阶之第十七阶。清朝为文职从三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六阶。官名。金代文阶官正五品上
君王近臣代称。《左传·昭公六年》:“左右谄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