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至北宋禁军厢一级统兵官。宋朝禁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虎翼、骁捷等军设左、右厢,捧日和龙卫军每厢统三军,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 南宋名存实亡。
武官名。五代后周始置,为指挥一厢的统兵官,周世宗曾命韩令坤和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分别为龙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慕容延钊和赵鼎分别为虎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北宋沿后周之制,也于各厢置都指挥使以统领一厢之兵。至于四厢都指挥使,则是统一指挥四厢的统兵官,属于特设,别称“厢主”。
官名。五代至北宋禁军厢一级统兵官。宋朝禁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虎翼、骁捷等军设左、右厢,捧日和龙卫军每厢统三军,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 南宋名存实亡。
武官名。五代后周始置,为指挥一厢的统兵官,周世宗曾命韩令坤和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分别为龙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慕容延钊和赵鼎分别为虎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北宋沿后周之制,也于各厢置都指挥使以统领一厢之兵。至于四厢都指挥使,则是统一指挥四厢的统兵官,属于特设,别称“厢主”。
东宫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始置,左、右各一员,取代太子中允、中舍人,分隶左、右春坊。咸亨元年 (670 ) 复置中允、中舍人,遂别自为官,左、右各置五员,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职比
金代签发汉人为兵的制度。见“汉军(2)”。
官署名。金朝置。属宣徽院。掌仪卫之事。原称龙翔军,海陵王正隆二年 (1157) 改名神卫军,世宗大定二年 (1162) 改称拱卫直使司。设使、副使统领司事。大定五年,以使为都指挥使,副使为副都指挥使,
官名。明朝设此官,又名提督操江,掌管江防事务。以副佥都御史任之。
授官制度。文武见任官吏未经考察直接得授散阶,为本品最低一阶。
官吏名。南朝宋置,为东宫及各公府执役吏。《宋书·符瑞志下》:“元嘉八年(431)闰六月丁亥,司徒府白从伊生于淮南繁昌获白兔以献。”
官名。见“左右射声率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蕃部中大夫掌交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外膳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名。秦置,属詹事。入汉因之,为食官令副贰。成帝鸿嘉三年(前18)詹事省,逐并属大长秋。东汉省。北齐、隋、唐亦置,即“太子食官丞”。官名,秦置,汉沿置,属詹事,佐令掌饮食。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