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输令丞
官名。西汉大司农与水衡都尉的属官都有均输令及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以调剂各地供应。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物资货币,水衡都尉主管京畿的税收货币,所以都设均输令及丞,不过大司农属下的均输令丞,主管全国均输事务,水衡都尉所属的均输令丞仅管京畿地区的均输事务。另外,郡国也设均输官,以执行郡国的均输事务。东汉不设均输令丞。
官名。西汉大司农与水衡都尉的属官都有均输令及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以调剂各地供应。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物资货币,水衡都尉主管京畿的税收货币,所以都设均输令及丞,不过大司农属下的均输令丞,主管全国均输事务,水衡都尉所属的均输令丞仅管京畿地区的均输事务。另外,郡国也设均输官,以执行郡国的均输事务。东汉不设均输令丞。
官名。即“左街大功德使”。
官名。金代置,见“诸陵署令丞”。
学官名。掌教授县学生员。参见“县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见“掌书”。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二品。因当时不设御史大夫,故左、右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同年即罢。
官名。掌管抄写文字的小吏。宋朝欧阳修《归田录》:“余六人者,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笔吏疲于写录,僮史奔正往来。”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柞氏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属官,正二命。下设司柞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柞氏”。
官名,周设此官,掌教东方夷族舞乐。见《周礼·春官·韎师》。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司车辂下大夫司常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 (1407) 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万安苑属卢龙监。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卢龙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