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司空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礼》六卿之一,冬官之长。掌土木工程。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复置为冬官府长官,亦称“大司空卿”。正七命。参见“冬官府”。④三公之一。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由御史大夫改名,秩万石。置长史等属官,府设诸曹分管具体事务,曹各置掾属。与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同为宰相,共同管理政务,不复领侍御史。位虽尊崇,权移尚书。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名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前1)又名大司空,遂成定制。东汉初年因之,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后51)去大字,改名司空,历朝因之。唯十六国汉(前赵)复名大司空。参见“司空”。⑤“工部尚书”的别称。


官名,不同时代其职掌也不同。

1、周朝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

2、《周礼》六卿之一,为冬官之长,掌百工及土木工程。北周仿《周礼》,建六官,仍为冬官之长,也称大司空卿。

3、春秋时晋、郑置,为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与政事。

4、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并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王莽时为三公之一,主征战。东汉初仍称大司空,后改称司空,掌工程建筑等。《后汉书·百官志》:“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汉书·王莽传》:“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后汉书·光武帝纪》:“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以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5、工部尚书的别称。唐朝人爱称官员的别号,“大司空”遂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猜你喜欢

  • 值年河道沟渠处

    官署名。清朝工部所属之机构。乾隆十七年 (1752) 置,设值年河道沟渠大臣四人管理。掌京师五城河道沟渠之事,春秋勘察,分别疏濬。先是,顺治元年 (1644) 由街道厅管理京师内外沟渠。雍正四年 (1

  • 顺天府丞

    官名。明清顺天府之属官。明永乐十年(1412),设,一人,正四品。为府尹之佐贰,兼领学校。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官一人,亦为正四品。兼提督学政衔,乾隆五十八年(1793)停兼衔。另设学政一官。

  • 殿中寺少令

    官名。渤海国官,殿中寺次官。

  • 农部曹

    官署名。三国魏置,设郎,隶尚书台。西晋省。曹名,为尚书属曹,三国魏置,其官为农部郎,主曹事,掌屯田政令。《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屯田郎中。”注:“魏尚书有农部郎。”参看“农部郎”条。

  • 宣传左右

    官名。北魏置。《魏书·崔亮传》: “宣传左右郭神安颇被世宗识遇,以弟托(崔)亮,亮引为御史。”为皇帝左右的亲近之职,权势虽大,品阶不高。

  • 著帐郎君节度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郎君院长官。官名。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 县司法处

    官署名。民国置,为县司法机关,设在没有法院的县政府,受理民事、刑事第一审诉讼案件及非讼事件,设审判官,独立行使审判职务;设书记官,掌记录、编案、文牍、统计等事务。检察职务,由县长兼理。关于司法行政事务

  • 帝太后

    帝太后即皇太后、太后,汉哀帝置。《汉书·哀帝纪》:“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恭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

  • 少臣

    官名。同“小臣”。商朝置,辅佐国政。《叔夷钟铭》: “伊(尹)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参见“小臣”。

  • 掌乐

    官名。隋炀帝所置女官,隶尚仪局,为司乐、典乐之属,员四人,从九品,协掌音乐。唐朝沿置,四人,正八品,协掌内宫弦乐及诸乐陈布之仪。金朝沿唐制,品秩、职掌皆同。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尚仪局置,为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