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王府

天王府

太平天国的元首府。太平天国前期以天王为国家元首,以军师执掌政务,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府仅仅是元首府,不是国家政务中心。故天王府的官员多为天王的侍卫、仪制和服侍饮食起居之宫。其编制如下:侍臣,主服侍天王生活起居,由童子充任,共四十八人。左右史,掌记天王言行,共四人。掌朝议,掌议定礼乐,共二人。通赞,掌朝会时传达天王言语,共八人。引赞,掌朝会赞礼,共八人。掌朝门,左右各二,共四人。月将侍卫,分伸后、大吉、功曹、太冲、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诸侍卫,各有正副,共二十四人。节气侍卫,以二十四节气命名,如立春侍卫、雨水侍卫等,又各分正副,共四十二人。典天舆长,主管天王乘舆,正副各一,共二人。朝内典官,掌典领各务: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典天乐三百人,典天锣四十八人,典天袍三十人,典天炮三十人,典天更六人,司天水六人,典天厨二人,典天鱼一人,典天柴二人。天王府属官总计一千六百七十三人。东王杨秀清死后,天王曾自任军师,后来又在天王府设立六部处理政务,天王府始为国家政务中心。天王府的六部称为朝内六部,为了与前期东、北、翼三王府的六部尚书有所区别,朝内六部的主官不称尚书而只称官。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定名,各分正、又正、副、又副,共二十四人,均加殿前二字,如殿前吏部正天官、殿前户部副地官等。

猜你喜欢

  • 茶上人

    官名。亦称“尚茶”。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员役。顺治元年(1644)设,共十七人,隶于总领。分掌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之事。雍正元年(1723)定授三等侍卫三人,蓝翎侍卫四人,称“茶上侍卫”。乾

  • 司卜

    官名。西周设置,《舀鼎》载:“王若曰:舀,令女更乃祖考��卜事。”(《三代》四·四五·二——四六·一)所记为周王任命舀继承其祖担任司卜之职。司卜为卜官之长,在文献中称为太卜

  • 光禄寺

    官署名。北齐置为九寺之一,设卿、少卿、丞各一员。职掌宫殿门户、帐幕铺设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事务。领守宫、太官、宫门、供府、肴藏、清漳、华林等署及东园局。隋朝沿置,唯掌祭祀及朝会宴享酒食之供设,其政令仰

  • 右孺子

    皇储妃位号。北魏置。《魏书·刘芳传》:“芳乃称其族子长文之女,高祖乃为(太子)恂娉之,与郑懿女对为左右孺子焉。”

  • 督办铁路大臣

    官名。清末各官办铁路行政长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设铁路总公司,筹办芦汉铁路,始置。嗣后关内外、津镇、汉粤川等路均置之。路各一人,品秩不等,特简。掌司该路筹款、建设诸事宜。官名。清末设置,专办铁路

  • 武力将军

    见“十武将军”。

  • 奋冲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置。时有奋冲将军刘宏,见《汉书·翟方进传》。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征伐或驻守。《汉书·翟方进传》:“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

  • 若卢丞

    官名。西汉属少府,为若卢令副贰,主若卢狱,掌治库兵及将相大臣。官名,为若卢令之副,佐令掌藏兵器和治若卢狱。参看“若卢”条。

  • 帐籍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刑部,掌行在库务、理欠帐籍。

  • 十五道监察御史

    清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之统称。清制,监察御史分隶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五道,故名。设置、职掌分见各道监察御史。清朝都察院设十五道监察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