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奏事处

奏事处

官署名。清朝负责呈递奏折传宣谕旨之机构。设于清官内廷。成立年代不可考。掌向内递进奏折、题本,向外传宣谕旨; 安排八旗、侍卫处及各部院每日在朝值日班次; 呈递引见官员的“膳牌”、王公大臣年节所进如意和外省、外藩所进土贡方物等。分“内奏事处”和“外奏事处”,简称“内奏事”、“外奏事”。内奏事处在乾清宫西侧月华门之南,以太监任职使,设奏事太监四人,随侍太监二人,记档太监四人,使令太监八人。外奏事处在景运门里九卿值房,由御前大臣兼管,设领班侍卫一人,章京六人,笔帖式二人,奏蒙古事侍卫六人。清制,外奏事官向内传递事件由内奏事太监转达,内奏事太监向外传递事件由外奏事官转达。


清代宫廷传达机构。分为内奏事处与外奏事处,分别用太监和奏事官办事。这是因为清制规定外奏事官传递之事件,不能直达御前,必须转交内奏事太监递进:内奏事太监又不得直接与外官接触,必须由外奏事官转手。奏事处的职掌为:一、传递奏折、题本、贡物等应进事件。内外衙门、官员上报皇帝的奏折,均由外奏事官员接收,惟军机处的奏折与内阁的题本,可直接交内奏事太监进呈;二、传宣谕旨。凡在京各部院衙门所递奏折,除特颁上谕外,大都不批,其应奉何谕旨,由内奏事太监口宣于领折之人。每月终由各衙门将奏折事由,所奉何旨录送奏事处查对,由大学士汇总复奏。三、排班、递“膳牌”。八旗、侍卫处、各部院轮流在朝值班,由奏事处排定班次,凡值班奏事、引见官员则由奏事处代递“膳牌”,预备皇帝召见。内奏事处设在乾清宫西面月华门之南,由四执事首领管辖。设太监十八名理其事:内奏事太监四人,随侍太监二人,记档太监四人,使令太监八人。外奏事处由御前大臣兼管。设侍卫一人,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内特简;章京六人,以内务府司员兼充四人,各部院司员中派充二人,缺出,各衙门堂官保送,由御前大臣引见充补;奏蒙古事侍卫六人。清制,景运门内设九卿房,有御前大臣值房,外奏事官员,即以此为办公地点。

猜你喜欢

  • 省库

    官署名。北宋置,掌收纳诸路州府买扑场院所收课利。

  • 司关大夫

    官名。即司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司门郎中。

  • 中等教育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原设普通教育司,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分设中等教育司与国民教育司。中等教育司掌全国中等教育行政事务。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 政区名。市的设置,萌芽于清末,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县治所在地称城,村庄屯集人口在五万以上的称镇。辛亥年(公元1911年)十月,江苏省响应起义独

  • 委补蓝翎长

    官名。清朝前锋营之职官。额定八人,左、右翼各四人。由前锋内委补,佐前锋参领掌分辖营众。

  • 司准中士、下士

    官名。北周置司准中士,正二命;司准下士,正一命。掌衡器的标准,属冬官府匠师中大夫。

  • 忠义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是仪自骑都尉迁此,专典机密。见《三国志·是仪传》。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机密。领兵从征伐。《三国志·吴书·是仪传》:“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

  • 加级

    旧时官员之奖叙制度。清制,凡官员考核成绩优良,或有功绩者,均交吏部议叙,以资奖励。论叙之法分为两种: 一曰纪录,一曰加级。纪录分三等;加级亦有加级一次,加级二次,加级三次之别。纪录三次之上为加一级,两

  • 外卫指挥副佥事

    清朝骑都尉之别称。

  • 西域都护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