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抚使

宣抚使

官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始置,以户部侍郎杨於陵为淄青等州宣抚使。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以枢密副使杜衍为河东路宣抚使。三年,又以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后以枢密副使韩琦代替。其后,每兴兵征讨,多置使,例由二府大臣充任。若重其事体,则置宣抚大使。南宋初,为抚绥百姓,多以执政大臣兼任,出使于外,设宣抚司为其官署。亦有非执政大臣而为之者,如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等。元朝置为宣抚司长官,员二人。明朝沿置,员一人,从四品,为土官。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宇文融任河北道宣抚使,此为宣抚使之始。其后,派朝臣巡视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臣,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统护将帅、督视军旅,多以副宰相等大官兼任,或领兵大将等,不常置,多在战时置。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宣抚司,司置使,为地方长官。明、清在西南少数民族土官中设宣抚使,为从四品。见《宋史·职官七·宣抚使》、《元史·百官七·宣抚司》、《明史·职官五·土官》、《清史稿·职官四·四川宣慰使司》等,参看《文献通考·职官十三》、《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猜你喜欢

  • 御厨

    官署名。北宋初年置,掌供奉御用膳食等事。设勾当官四人,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及内侍充任。辖有食手、兵校千余人。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归隶膳部。后改隶光禄寺。徽宗崇宁二年(1103),并入太官

  • 太公仆

    官名,汉置,掌太公舆马。《史记·高祖公臣侯者年表》:“戴(敬侯彭祖),以卒从起沛,以卒开沛城门,为太公仆。”

  • 拯危急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掌急救受伤官兵。

  • 下都督

    官名。宋朝置,不常设。参见“都督”。

  • 典翼舆长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正副各一人,官阶为职同将军。

  • 参议院请愿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二十五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九人。掌审查请愿事项。

  • 大礼五使

    官名合称。五代、宋朝皇帝亲行祭祀、大礼时临时设置,事讫则罢。唐穆宗长庆(821—824)以后,设礼仪使,以太常卿为之,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哀宗时又设仪仗使。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另置礼仪使、仪仗

  • 太公祖

    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道台、知府的尊称。

  • 东掌客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东掌客上士佐官,正二命。

  • 奉天倡义大元帅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始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军攻克承天 (今湖北钟祥等地) 后,李自成用以自称。同年改称新顺王,此称遂不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