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寺人

寺人

①官名。又作“侍人”。春秋时亦称“”、“”。掌宫内侍卫、御车、守藏、主屦等事务。《左传·哀公十四年》: “侍人御之,子行杀侍人。”《谷梁传 ·襄公二十九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 三国魏、晋有寺人监。北魏有寺人之官。《魏书·刘思逸传》: “初为中小史,转寺人。久之,除小黄门。”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官品令定寺人佐从六品上。隋唐内侍省置,员六人,唐为从七品下。掌皇后出入执御刀侍从。②内侍通称。自东汉始专指宦官。③《周礼》天官冢宰属员。宫内侍御小臣。一说为周朝置。掌内侍及女宫戒令、纠察宫门出入、佐世妇治礼等事。


奄官名。西周设置,也称巷伯。《诗经·小雅·巷伯》中有“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之语。集传,“寺人,内小臣,盖以谗被宫而为此官也。”西周金文《裘卫鼎》中有“内史友寺刍”(《文物》1976年第5期),当是名叫刍的寺人担任了内史的僚属——内史友。《周礼·天宫》之属也有寺人,以宦者充任,是管理王宫内宫女的小官吏。春秋时各国多沿置之。唐内侍省亦置寺人,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员额六人,秩从七品下。参见“巷伯”。

猜你喜欢

  • 中候中诏

    官名。三国魏置,职掌不详。见《宋书·礼一》。

  • 警长

    官名,也称巡长,为警察(巡长)之长官,掌管治安。民国时有此官。警官名。国民党政府改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巡长为警长。警长可以充任派出所的主任或佐任,率领警士执行各种勤务。与巡官、警士合称“巡官、长、警”

  • 官制用语,即量才授官。宋朝分选人注拟差遣窠阙为十等,每等为一选。第一选为两府司录,次赤令、留守、两府、节度、观察判官、少尹,顺次至第十选,为中下县、下县簿尉。

  • 珍馐署署令

    官名。明初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长官。额设一人,掌署事。后改称珍馐署署正。

  • 总理学务王

    官名。清朝左、右翼宗学之长官。总领宗学事务。左、右翼各设一人,由皇帝在宗室王公内简派。

  • 前锋营

    清朝负责警卫皇帝之机构。正二品衙门。长官为前锋统领,左、右翼各一人。下设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二人,协理事务前锋侍卫二人,协理事务前锋校四人,协理事务笔帖式四人,掌章奏文移。另前锋参领八人,为正三品,下属委

  • 医待诏

    官名。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见《汉书·董贤传》。

  • 记名

    清朝吏部奖叙制度。指官员有功,登记备考之例。凡文武官员著有勋绩,须交吏部或军机处存记其名,遇缺奏请任用。官员奖励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规定。记名和进等均为县知事奖励的第二等。

  • 掌堪中士

    官名。两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堪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侍左郎官

    宋朝吏部郎中、员外郎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