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计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计部次官,亦称计部下大夫。佐计部中大夫掌国家收入、支出的帐簿。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计部长官,称计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官名。北周天官府所属,为计部中大夫的副职,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周书·皇甫璠传》:“六官建,拜计部下大夫。孝闵帝践阼,转守庙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计部次官,亦称计部下大夫。佐计部中大夫掌国家收入、支出的帐簿。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计部长官,称计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官名。北周天官府所属,为计部中大夫的副职,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周书·皇甫璠传》:“六官建,拜计部下大夫。孝闵帝践阼,转守庙下大夫。”
辽朝官立学校。掌教授黄龙府附近生员。始置于道宗清宁元年(1055),设博士、助教等职。
明代军事组织名。武宗时,以边防告急,从团营中选取三万人从征,号称东西二官厅,各由一都督统率。此后以二官厅军为“选锋”,而称十二团营为“老家”。参见“团营”。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弋禽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掌醢中士佐官,员十二人。正一命。
官名。清朝八旗都统衙门之属官。又称“协理事务章京”、“印房章京”。雍正十三年(1735),省左、右司掌关防章京设。乾隆元年(1736),复定员设,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共一百四十四
官名合称。指诸侯王国的相(宰相)和郡太守。相为王的佐官,掌导王以善,兼有监督王的职责;郡太守为一郡之长,总领一郡之政务。《后汉书·朱穆传》:“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減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
东宫武官名。北周仿前代左右二卫率之制置左右司卫上大夫,正六命;左右司卫中大夫,正五命;掌东宫宿卫。下设左右司卫上士,正三命;左右司卫中士,正二命;辖左宗卫、左亲卫、左勋卫、左屯卫。
见“左右司过”。官名,战国时赵国置,掌纠正国君的过错。《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参看“司过”条。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管各项议叙,各官添铸、更换印信,各官恩诏加级,颁发奏奖捐生执照等事。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掌监察地方,置司庐州路(今安徽合肥),监治庐州、安丰、安庆等路。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