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府尹

府尹

官名。掌府政之长官,多设于京城府及陪都府。唐朝玄宗开元元年(713)始置于京兆、河南、太原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等府,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属京兆、河南、太原府者,以府设牧为主官,则通判府务,牧缺则代行其事。宋朝设于京城开封府、临安府及陪都河南、应天、大名府等。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实际上常以权知府事或知府事为长官。辽朝南面官中五京留守司设,称某京留守行某府尹事。如圣宗统和元年(983),吴王稍为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金朝大兴府及诸府均设一员,正三品,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总判府事。另诸京留守司及诸总管府,则由留守、都总管兼领府尹,亦正三品。元朝地方散府设府尹或知府,府尹又可称为知府。正四品。江南兼管内劝农事,江北另兼诸军“奥鲁”。明朝于顺天府、应天府各设一人,正三品,掌京府之政令。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政权在襄阳将所占领之地的知府改为府尹,其职掌仍因袭明朝。清朝于京师顺天府及盛京奉天府各设一人,正三品,总判府事。地位犹如各省巡抚,可直接向皇帝奏事。又,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收复台湾后,置承天府,设府尹掌一府之政令。


官名。唐朝西都(京兆府,今西安市)、东都(河南府,今洛阳市)、北都(太原府,今太原市南)等都设府尹。《新唐书·百官四下》:“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録囚,恤鳏寡。”明朝应天府、顺天府也设府尹,掌管京府的政令。清朝沿袭明制,在顺天府、奉天府设府尹。见《明史·职官三、四》、《清史稿·职官三》。

猜你喜欢

  • 忠义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高贵乡公甘露二年(257),因玄菟郡高显县民王简负担被反叛吏民所杀的县长郑熙之丧至州,特下诏拜简为之。见《三国志·三少帝纪》。官名,三国魏置,领郡兵,主治安、除奸猾,防盗贼。《三国志·

  • 典军将军

    官名。西晋置,掌宿卫禁军,有时亦奉遣宣传诏命。十六国前凉亦置,位在中坚将军之上。

  • 敞稳

    即“常衮”。官名。辽置,即常衮,见该条。

  •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

    官名。辽置,见“大国舅司”。

  • 州道正

    僧官名。宋元明清诸代置,见“道正”。

  • 门主事

    官名。清朝八旗护军营之职官。掌紫禁城内各门之文书事务。额定上三旗每旗一人,另有委署门主事各一人,以一人轮流值班景运门。

  • 卫尉寺主簿

    官名。秦朝始置,汉因之。晋置二人,南朝宋、齐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位三班,陈因之。北朝北齐亦置,隋置二人。唐高祖武德(618—626)中沿置二人,正八品。太宗贞观(627—649)中减一人

  • 纠察司

    宋朝“纠察在京刑狱司”省称。

  • 部院

    清朝巡抚之别称。巡抚的别称。清朝各省巡抚多带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

  • 旄头郎

    官名,简称旄头,又称旄头骑,秦汉皆置,为郎中令或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为皇帝车驾前驱,披发、穿绣衣、骑马。《汉书·东方朔传》:“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注:“羿善射,故令为旄头。今以羽林为之,发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