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属官统称。汉朝三公府及其它重要官府皆置掾史、属,分曹治事。掾为曹长,史、属为副贰。故掾史多冠以曹名,如户曹掾、户曹史等。掾史为有职吏,其下还有从掾位,从史位、待事掾、待事史等散吏。三国晋南北朝公府皆置。晋朝以前大抵诸曹各设一人,每府有掾一、二十人。东晋以后仅户曹、仓曹等数曹设。品级自五品至七品不等。北齐大理寺、郡县并置,亦为僚属泛称。隋朝炀帝大业三年 (607)郡置东西曹掾。


官名。汉朝三公府、将军府和郡县,都分曹办公,掌管一曹的官称“”,又称“曹掾”。在三公府和将军府诸曹的主官(长官),一般称“”,但也有称“掾史”的,此之“掾史”,与“”义同;其副称“”。在郡县诸曹中,主官也称“”,但其副不称“”而称“”,有的掾、史并置,有的置掾不置史,有的置史不置掾。《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三国晋南北朝公府曹皆置,隋朝大业三年郡置东西曹掾。

猜你喜欢

  • 金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户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金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全国库藏出纳、权衡

  • 制国用副使

    官名。元置,为制国用司的佐官,见“制国用司”。

  • 太子三内职

    内命妇位号。南朝齐以良娣、保林、才人合称太子三内职,为太子之妾。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 ①秦以前为收藏文书、财物之处,后泛指官署,凡百官所居皆称府。汉朝沿称,如三公府、郡府。②官吏名。隋、唐、五代于中央诸寺、监、诸卫、东宫诸寺、王府、公主邑司、地方府州、镇戍关津等皆置,无一定职掌,盖为供

  • 上佐

    州郡、军府高级佐官通称。《晋书·王舒传》:“明帝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舒为司马。”《宋书·刘延孙传》: “世祖伐逆,府缺上佐,转补长史、寻阳太守,行留府事。”迄唐,凡别驾、长史、司马、治中,通谓上

  • 梵像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仁宗延祐三年(1316)由梵像局改立,秩从五品,隶工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掌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工匠。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升迁官爵禄位。《商君书·境内》: “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

  • 典印署

    官署名。明建文 (1399—1402) 中,于各郡王府置,设官一人,掌印绶符牌。永乐 (1403—1424) 初罢。

  • 秩宗将军

    杂号将军名。王莽改太常曰秩宗,并令七公六卿兼将军之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进围宛城。”参看“秩宗”条。

  • 典制清吏司

    官署名。参见“仪制清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