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教坊司

教坊司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618—626)后始置于禁中,隶太常寺,又名内教坊。武则天如意元年(692)更名云韶府,以中官为使。玄宗开元二年(714) 复置于蓬莱宫侧。有音声博士,第一、二曹博士。京都又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不隶太常寺,以中官为教坊使。宋朝置,仍隶太常寺,掌教习音乐,备大宴、曲宴应奉,游幸则引从。置使一人,副使二人,下设都色长、色长、都部头、部头、副部头等。辽朝设,隶宣徽院,定秩正五品,掌殿廷音乐。设提点、使、副使、判官、谐音郎等。金置教坊,设使、副使,职掌略同。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置,改定秩从五品。至元十七年(1280)改提点教坊司,隶宣徽院。二十五年改隶礼部。成宗大德八年(1304)升正三品。仁宗延祐七年(1320)又改正四品。置达鲁花赤一人、大使三人,下领兴和署、祥和署、广乐库等。明沿元制,隶礼部。设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秩仅九品、从九品。掌乐舞承应。除原有乐户外,常以罪囚家属发充其中。嘉靖(1522—1566)时,又置显陵供祀教坊司,设左、右司乐各一人。清初沿明制,升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及协同官均正九品。雍正七年(1729)改名和声署,省奉銮等官。乾隆七年(1742)设乐部,和声署遂归入乐部。


官署名。明设此官署,掌乐舞承应。《明史·职官三·教坊司》:“教坊司,奉銮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并从九品,掌乐舞承应。以乐户充之,隶礼部。嘉靖中,又设显陵供祀教坊司,设左右司乐各一人。”

猜你喜欢

  • 薅收

    官名。即金正,见该条。

  • 虞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工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制,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虞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京都衢巷、苑囿、山泽

  • 会考府

    官署名。清朝特设办理钱粮核销之专门机构。雍正元年 (1723),为革除各省钱粮奏销中之积弊而设,掌各地钱粮奏销事。置满、汉郎中各二人,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各三人,笔帖式十人。然成立之后,各处奏销之事仍有

  • 副万户

    官名。明朝万户府副长官。明初于各万户府置,从四品,掌带军士从征诸事。后罢万户府,遂革。只在少数民族地区设为土官。

  • 州司军

    官名。金置,为防御州与刺史州的属官,秩均为从九品,佐长官掌军事。

  • 刑部十二部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按所分管的省份设刑部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属部,浙江部兼领云南。各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理一省刑名,

  • 县主记

    县门下吏名。汉代以主记为主记掾的简称。《隶释》一六《中部碑》有主记及主记史各一人; 《后汉书·舆服志》记县令出行则主记从,在主簿之后,北齐京县有主记,与记室并置,见《隋书·百官志中》。参见“县主记掾”

  • 咸真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诸州乘驿人为咸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军谘副使

    官名。清末军谘处之副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军阶正参领,正三品。佐正使掌处事。宣统元年(1909)撤。

  • 勋武前锋军主

    见“勋武前锋五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