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检校

检校

①查核察看之意。东晋、北朝有检校御史。②官制用语。初谓代理,隋及唐初皆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诏(李)仲文检校并州总营。”胡三省注: “检校官未为真。”即尚未实授其官,但已掌其职事。中唐以后,使职、外官多带中央台省官衔,其加三公、尚书仆射、尚书、丞郎等高级官衔者,称检校官,为寄衔之意,仅表示官品高下,不掌其职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置检校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十九等,皆为由诏命除授而非正式任命的一种加官,多加授武臣、军职、吏职、蕃官,文臣则枢密使、宣徽使、节度使、使相及前任宰相始加授,皇子及宗室近亲亦得加授。神宗元丰三年(1080)后,武臣承宣使以下所带检校官皆废,唯留检校三师、三公。徽宗政和(1111—1118)以后,改三公为三少。③ 官名。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曾置检校官,掌校理书籍。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于中书省置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审核左右司、六部公事之程期、文牍稽失等事。明朝中央官署如户部、刑部、都察院,地方官署如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各府皆置,隶照磨所,为办理文书案卷的低级事务官员。中央诸官署、布政使司所置为正九品,按察使司所置为从九品,各府所置未入统。清初置于顺天府,从九品,康熙六年(1668)省。后唯江苏知府属吏有之,未入流。


官名。1、散官。东晋有检校御史,唐有检校司空、检校礼部尚书等,指诏除而非正名的加官。宋代检校官自检校太师至各部员外郎,共十九种名称,即:检校太师、检校太尉、检校太傅,检校太保、检校司徒、检校司空、检校左仆射、检校右仆射、检校吏部尚书、检校兵部尚书、检校户部尚书、检校刑部尚书、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检校左散骑常侍、检校右散骑常侍、检校太子宾客、检校国子祭酒、检校各部员外郎。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这些检校官,其地位高于正职。

2、属官。元代中书省设检校官四人,正七品,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之事。见《元史·百官一·中书省掾属》。明代中书省、户部、刑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各府都置检校官。见《明史·职官一、职官二、职官四》。清代仅少数府设检校官,如江苏设二员,为低级办事官员。见《清史稿·职官三·府》。

猜你喜欢

  • 司空掾属主簿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簿录诸事。《三国志·魏书·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按:《三国志·魏书》中的司空,与《后汉书》中的司空概念不同。在《后汉书》中,司空掌土木工程,司徒即丞相,汉献帝十三年六

  • 集贤院押院中使

    宫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以宦官充任,掌出入宣奏,领宦官监守院门。

  • 六军辟仗使

    官名合称。即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六军辟仗使,见“辟仗使”。

  • 户科右给事中

    官名。参见“户科左给事中”。

  • 脱思麻探马军四万户府

    元朝地方军府名。秩正三品。隶吐蕃等处招讨使司,掌探马赤军,镇守脱思麻地区。置万户五员,千户八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

  • 内头领

    见“掇尔契达”。

  • 东言三师

    见“东宫六傅”。

  • 丁字库大使

    官名。丁字库为明朝内府十库之一,内贮铜铁、兽皮、苏木;其长官为大使、副大使,掌管库务。参看“承运库大使”条。

  • 财政公所

    官署名。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于各省布政使司内设财政公所,或名度支公所。所内分科办事,其组织机构各省略有不同,山东布政使司所属的财政公所分设以下五科:总核科:掌复核各科收支款目、册籍,核定后由

  • 不入八分辅国公

    爵名。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十等,位不入八分镇国公下、镇国将军上。关于八分,参见“不入八分镇国公”。封爵名。清置,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