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校尉
官名。三国魏置,亦称“护西戎校尉”,五品。西晋初治长治,掌雍州少数民族事务。领兵,多以征西、镇西等将军领之,并兼雍州刺史。四品。东晋后改治汉中,有时兼梁州刺史。南朝宋四品。梁置于北凉、南秦州,立府,有长史,司马、主簿、牙门等僚属,陈拟六品,比秩千石。北魏设于敦煌、仇池等镇。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
官名,也称护西戎校尉,三国魏置,掌雍州少数民族事务,领兵征伐。其后,晋和南北朝多沿置,且多兼任雍州刺史或梁州刺史。
官名。三国魏置,亦称“护西戎校尉”,五品。西晋初治长治,掌雍州少数民族事务。领兵,多以征西、镇西等将军领之,并兼雍州刺史。四品。东晋后改治汉中,有时兼梁州刺史。南朝宋四品。梁置于北凉、南秦州,立府,有长史,司马、主簿、牙门等僚属,陈拟六品,比秩千石。北魏设于敦煌、仇池等镇。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
官名,也称护西戎校尉,三国魏置,掌雍州少数民族事务,领兵征伐。其后,晋和南北朝多沿置,且多兼任雍州刺史或梁州刺史。
战国秦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谓,又称“臣邦真戎君长”。真,谓纯粹少数民族血统。《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赎。”
禁军名。后周置,《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四月改侍卫马军为龙捷左右军,为禁军中的两军。
官名。唐朝置为太子内官,三员,从八品,掌东宫首饰、衣服、巾栉、膏沐、服玩、仗卫等事,隶司则。女官名。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从八品,掌首饰、衣服、中栉、膏沐、玩物、仗卫等。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官》
官署名。见“诸路宝钞都提举司”。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枢密院官员,在南枢密院直学士下。掌传达皇帝旨意。
官名。十六国代置,北魏沿之。拓跋什翼犍建国(338—376)初,“又置内侍长四人,主顾问,拾遗应对,若今之侍中、散骑常侍也。” (《魏书·官氏志》)北魏时还负有察举百僚之责,后与散骑常侍并置。孝文帝太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要下大夫司烜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元朝始置。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回回司天台置,秩正四品。设提点、监、少监、监丞等官,属员有教授及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等科管勾,额设阴阳人十八名。掌回回人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明初沿
官署名。唐朝后期宣徽院分南、北两院,各设厅事,各置使一员,以中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罢政之勋旧大臣,与北院通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名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
官名,宋置。宋朝侍卫亲军马军有龙卫左右厢都指挥使各一人,都虞候,还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掌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见《宋史·职官六·侍卫亲军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