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观察使

观察使

官名。又称观察处置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停诸道采访处置使、黜陟使而置,掌监察所部官吏善恶,张举朝廷大纲。唐朝中期未设节度使之江南、岭南诸道则置为最高长官,总其军政、民政,下设副使、支使及掌书记、判官、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人; 唐朝后期则多由节度使兼领,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宋朝诸州沿置,有实任与遥领之别; 后多用为武臣及宗室寄禄官,无定员、无职掌,不驻本州,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为四品,后为正五品,位承宣使下、防御使上。西夏置,初为武官转迁职衔,后掌兵为实职。辽朝不设节度使之州置为观察使司长官,掌本州行政之事,有副使、判官。金朝诸节镇以节度使兼知,掌同府尹兼军州事,有同知管内观察使,以同知节度使兼; 专有观察判官一人,掌纪纲观察众务,分判吏、户、礼案事,通检推排簿籍。明洪武(1368—1398)初尝设十人,旋革。


官名。唐设此官,掌管一道(地区)的民政和军事;其官属有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等。唐初派朝官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或名巡察使,或名按察使,或名采访使等,后定名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乾元元年改),掌考察州县官吏政绩,后兼理民事、军事,并兼刺史。设于不设节度使的地区。有节度使的,节度使兼观察使。宋为虚衔,元废。民国设,后改为道尹。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下官

    ① 下属官吏。《汉书·贾谊传》: “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② 封国属官对国主自称之词。其初,称臣或下官皆可,至南朝宋孝武时定为制度。《宋书·刘穆之传附刘邕传》: “先是郡县为封国

  • 王国尚方

    官名。西汉置,《汉书·郊祀志》记奕大为胶东王尚方,颜师古注:“主方药”。

  • 大都陆运提举司

    官署名。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由运粮提举司改立。秩从五品,隶兵部,掌两都陆运粮食。设提举二员,副提举一员。官署名。元代设此官署,掌管两都陆运米粮等事,属兵部。至元十六年始设运粮提举司。延祐四年,

  • 中都护

    官名。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以李严任之,统内外军事。宋朝初年亦置,位在五大都督府长史之下、少卿监之上,后不常置。官名,三国蜀置,统内外军事,为军事长官。《三国志·蜀书·李严传》:“章武二年,

  • 遂大夫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遂置一人,掌本遂行政事务,正四命。下设遂正上士、遂正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 牸羊局

    官署名。北齐置, 设都尉。 管理母羊之牧养。隶太仆寺司羊署。

  • 宣差勘事宜

    即“断事官”,见“札鲁忽赤”。

  • 御札

    官府文书名。宋朝,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重大号令时用之,由翰林学士起草。又皇帝手诏亦称御札。

  • 内书舍人

    参见“内史舍人”。

  • 推授

    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凡不经开列具题,而以应升之员论俸推取,经引见而授官之例。在京钦天监监副,翰詹坊缺及其他司官等员,或论俸推取二十人,引见奉旨补授; 或拟定正陪,引见奉旨补授。清代任命官员的方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