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

官名。秦置,专掌论议。西汉初废,武帝时置谏大夫。东汉光武帝复置谏议大夫,秩六百石,掌侍从顾问、参谋讽议,名义上隶光禄勋。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唯梁、陈置。北魏置七十人,隶集书省,掌谏诤议论,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从四品下。北齐沿置,员七人,从四品。隋初于门下省置七人,从四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废。唐初置四人,正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正谏大夫,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名。德宗贞元四年(788) 分左、右,各置四员,分隶门下、中书两省,升正四品下,掌谏议得失,侍从赞相。宪宗元和元年(806) 罢左、右之名,只称谏议大夫。武宗会昌二年(842) ,复分置左、右。宋初为五品寄禄官,多别领其他职任而不专言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升为从四品,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复专掌讽谕规谏,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失当,皆得谏正。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兼领登闻检、鼓院。辽朝置,左隶门下省左谏院,右隶中书省右谏院。金朝为正四品。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进入北京后,改六科给事中置,职掌如故。


官名。秦、西汉皆置谏大夫,掌论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改名谏议大夫,六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二·谏议大夫》。隋设谏议大夫七人,掌侍从规谏,属门下省。见《隋书·百官下》。唐代设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见《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中书省》。宋沿唐制,并为谏院长官。辽、金皆沿宋制。见《辽史·百官志三》、《金史·百官二·谏院》。

猜你喜欢

  • 道录院

    官署名。宋朝置,掌有关道教之事。初隶鸿胪寺,徽宗政和六年 (1116) 改隶秘书省。分左衔、右衔两院,各设道录领之。

  • 群牧司判官

    官名。见“群牧司都监”。

  • 定朔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拟扫狄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时罢。

  • 官名。①战国时县级行政机构长官。自秦汉后历代相沿,元改县尹,明、清改称知县。②汉朝中央政府所属机构长官及诸侯王国官员如尚书令、中书令及九卿所属各官署令、长亦多称令。隋、唐五代中央部分高级官署如尚书省、

  • 右春坊

    官署名。属东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典书坊置,掌侍从、献纳、启奏,职比中书省。咸亨元年(670)复名典书坊,睿宗景云二年(711)再改为右春坊,长官右庶子二员,次官中舍人二员,另有太子舍人四

  • 宗司

    官名。又称“宗人”。春秋时鲁国置。掌理宗族礼法。《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公子荆之母嬖,将以为夫人,使宗人畔夏献其礼。对曰: ‘无之。’公怒曰: ‘汝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也,何故无之?’”

  • 沙门大统

    官名。北魏置。主持全国僧务。僧令自寺主征为都维那,再转任此。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八八《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僧令法师墓志铭》。参见“沙门统①”。

  • 审刑司右审刑

    官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于审刑司置,一人,正六品。掌审理刑狱之事。十九年罢。

  • 副司库

    官名。清朝司库之副职。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均设有。佐司库管库事。

  • 别试

    即“别头试”。宋代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即“别头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