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道纪司

道纪司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道人。设都纪、副都纪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官署名。清朝设在省府掌管道教徒事务的官署。其官有都纪、副都纪各一人。参看“道官”条。

猜你喜欢

  • 西北路管押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管理西北各部。

  • 抚夷掌堡

    官名。清初于四川改土归流地区所设之官。掌管各番寨。由地方官委任。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各番寨均责成乡约、甲长稽查,仍听抚夷掌堡管束。

  • 东路都统军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职掌不详。

  • 玄坛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道观为玄坛,置监为主官,掌玄坛事。

  • 乘黄令

    官名。东汉末曹操始置,亦称乘黄厩令。魏、晋因置,七品,隶太仆。职掌皇帝乘舆及御厩诸马。东晋或省。南朝复置,隶太常,掌按皇帝出行的不同规模、用途,保管供给各类车辆。梁为流外官。北齐为乘黄署长官,隶太仆寺

  • 土指挥同知

    武职土官名。清制,秩从三品,甘肃地区置六人:驻碾伯县赵家湾、上川口、老雅堡、胜番沟各一人,平番县属西大通峡口一人,河州卫一人;青海地区一人,驻西宁县起塔镇;云南省一人,驻广西州属猛龙。

  • 降等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规定,降等与减俸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二等。同年又规定降等为文官惩戒的第二种,自受处分之日起,非经过一年不得升级。

  • 行取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依规定年限,经保举可调京职,并经考选可补授科、道或部属官职之例。明朝创行,清朝踵行,康熙(1662—1722)时有授御史者。曾定三年一举行,每直省或五员、三员、

  • 卫尉少卿

    官名。秦、汉皆置丞为卫尉副贰,北魏始置少卿,位在丞上,四品上。北齐沿置,为卫尉寺次官,四品。隋炀帝增为员二人,从四品。唐、五代因之,从四品上。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卫大夫、司卫少卿,后各复旧。

  • 宁令

    官名。西夏置。意为“大王”。西夏党项语“宁”即王,“令”即大。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以此为蕃官名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