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守

郡守

官名。始见于战国。初为武职,防守边郡,后渐演变为郡级行政机构,最高长官,省称守。秩二千石。西汉因之,景帝二年(前155)更名太守。魏晋时也为郡太守代称。参见“太守”。宋朝以后郡改为府,知府亦称郡守。


官名,秦置,汉因之,俸二千石,掌治其郡。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俸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孔奋传》:“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宋改郡为府,郡守改称知府。

猜你喜欢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综理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叶尔羌等八个回城事务。各城事务有总管参领、防御、骁骑校等分掌。参赞大臣官署的内部组织有印房、回务处及粮饷局,

  • 后部尉

    官名。北齐置。成安县属官,主管十一行经途尉,九品上。

  • 童子奉车郎

    侍从官名。授未成年者。《梁书·文学·岑之敬传》: 年十六,策试擢为高第,“乃除童子奉车郎。”

  • 常务次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政务次长”。

  • 国子监钱粮处

    清代国子监内部机构。掌学堂经费的关领支销事务。不设专职人员,由国子监堂官在各厅官员中选派二员及助教二员管理。

  • 六百石

    官秩等级,战国秦置。秦汉中央政府所属机构令、长及郡国长吏如郡丞、县令、长等多为六百石。铜印黑绶,月俸七十斛。三国两晋南朝又演变为俸禄等级。如南朝宋凡太学博士、中散大夫、廷尉评、尚书仆射、尚书、给事黄门

  • 书记长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五人(不常置),每镇七人,每营一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经理文牍,由护军官等差遣。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设于地方审判厅与地方检察

  •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管市场的官吏。《管子·小匡》: “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管子集校》引王引之说: “‘乡’亦官名,与族、虞、衡同例。”政区名。(1)西周和春秋时期设于国中的四

  • 奉议大夫

    文散官名。明置。文官正五品,初授。官名。金朝设此官,为文职正六品封阶,上称奉政大夫,下称奉议大夫。元代升为正五品。明朝正五品初授为奉议大夫,升授为奉政大夫。清朝沿用明制。见《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

  • 关内外侯

    爵名合称,即关内侯和关外侯的合称。汉末曹操置,仅赏军功,不食租税。参看“关内侯”、“关外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