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閤门司

閤门司

官署名。宋朝置,掌朝会、游幸、宴享司仪,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见、谢辞,按品秩引导叙班,赞其拜舞并纠失仪之事。庆礼奉表由东上閤门掌之,慰礼进名由西上閤门掌之。北宋前期,閤门使、副使为武臣阶官,别置知閤门事为本司长官。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始令閤门使、副使实领本职。其后,多以外戚勋贵充任,位同侍从官。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閤门使为左武、右武大夫,复置知閤门事为长官。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令右武大夫以上称知閤门事典客省、四方馆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孝宗乾道六年(1170),置閤门舍人。淳熙(1174—1189)间,置看班祗候。辽朝置东上閤门司、西上閤门司,各设使、副使。西夏亦置。


官署名。唐制,正殿朝会,百官从东西上閤门进入殿廷,设閤门使以掌閤门出入事务,五代后梁沿唐制设东西上閤门使。至宋设閤门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文武官自宰臣、宗室至亲王,外国自契丹以下,朝见辞谢皆掌之,按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的次第。凡庆礼奉表掌于东上閤门,慰礼进名则掌于西上閤门。设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为閤门司的正副长官,后来渐无职掌,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中改为左右武大夫。乃以知閤门事、同知閤门事为本司正副长官。属官有宣赞舍人及閤门祗候。南宋建炎初,客省、四方馆并入东上閤门。由知閤门事主管。辽南面官中有东上閤门司与西上閤门司,属门下省,以东西上閤门使与副使为正副长官。金于宣徽院亦设閤门司,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副使各二人,签事各二人。

猜你喜欢

  • 称制

    官制用语,天子行施职权叫称制,代行天子职权,也叫称制。《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

  • 理藩部各司掌印

    官名。清末理藩部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各以掌印一人为主官,由郎中或员外郎充任。参见“理藩部”。

  • 太子后卫率

    官名。西晋惠帝置,与左、右、前卫率各领一军,宿卫东宫,亦任征伐,地位颇重,五品。东晋初废,孝武帝太元 (376—396) 年间复置。南朝宋废。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卫率”。

  • 浙江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浙江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人。

  • 翼正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黄龙元年(229)立孙登为太子,置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以辅佐太子,称太子四友。陈表自中庶子转此。参见 《三国志·孙登传》。官名,三国吴置,为太子四友,掌辅佐太子。《三国志·

  • 太子骑尉

    官名。东宫侍从武官。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员三十人,七品。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 巡检司

    官署名。①掌管地方治安机构。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始置京东五路巡检司,其后各处分置,或置都巡检司。西夏沿置,仁宗天盛年间(1049—1069)不设。金、元沿置于京城及要害之处。明洪武二年(1369

  • 通课司

    官署名。明初地方税务部门。各设大使一人,从九品,掌所在商业税及财产税的征收。后改府所属为税课司,县所属为税课局。

  • 删定使

    使职名。即“删定格式使”。

  • 氏族长老

    氏族中掌教化和备顾问的人员。在氏族中,一些德高望重富有经验、在氏族中掌管教化或善于为氏族成员排解纠纷的年长者,被尊为长老,经常协助氏族、部落首领处理公共事务或备顾问,有的成了首领的老师和保护人。到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