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七和卓之乱

七和卓之乱

清代道光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七和卓即:卡塔条勒(原名迈买的明)、倭里罕和卓、克希克汗条勒(一译克齐克汗条勒)、塔瓦克尔条勒、萨比尔汗条勒、阿克恰干条勒和伊萨罕条勒。卡塔条勒是张格尔兄玉素普之子,倭里罕和卓是张格尔弟巴布顶子。自道光十年(1830)玉素普和卓叛乱失败后,以卡塔条勒为首的和卓后裔一直匿居浩罕,未敢轻举妄动。道光二十年(1840)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国力进一步衰弱,卡塔条勒等便乘机暗中密谋,准备再次叛乱。二十七年(1847)七月,七和卓纠集骑兵1000余人,进犯图舒克塔什和乌帕拉特卡伦。一路烧杀抢掠,胁迫维吾尔族人民参与叛乱,并以骑兵3—4000人,步兵2—3000人先攻喀什噶尔(今喀什),占据“回城”。继复分兵围攻汉城,又派人进犯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巴楚等地,气焰嚣张。清朝政府为避免张格尔叛乱重演,于当年九月命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统兵驻肃州;令奕山为叶尔羌参赞大臣自伊犁起兵前往救援。清军在英吉沙尔与叛军展开激烈战斗。叛军虽先后筑炮台13座,挖据地道4处,城仍岿然不动。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清廷令台勇统率的甘、凉、肃官兵全数出关,为奕山后备;命伊犁、乌鲁木齐、喀喇沙尔应征官兵绕出敌后,截其归路。十月一日,奕山领兵进至科科热瓦特,与叛军发生鏖战,予叛军以重创,毙伤敌军1000余人,缴获枪炮、驼马、器械无数。叛军一蹶不振,英吉沙尔围解。奕山等乘胜进军喀什噶尔。卡塔条勒率残众逃遁。至苏非库尔干,浩罕汗派人解除其武装,卡塔条勒被拘禁,叛乱彻底破产。

猜你喜欢

  • 贾尼木汗

    ?—1950民国时期新疆官僚。新疆阿勒泰人。哈萨克族。阿勒泰哈萨克族克烈部台吉,阿勒泰区驻省代表。1939年,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参加蒙、哈、柯三族代表会议时被盛世才扣押。次年8月,奉派往青河县与

  • 奥屯良弼诗碑

    女真文字碑刻。刻石年代不详。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现于山东蓬莱,原在城内佑德观,后移入蓬莱阁天后宫。高60厘米,宽70厘米。正面刻女真文,上下款为楷书,各1行共27字,指明诗作者与立石人;正文为行书,

  • 七州十八部

    指辽末随耶律大石西行的部众。保大四年(1124), ※耶律大石率众离天祚帝所在之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大营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令威武、崇德、会蕃、新、大

  • 威远御夷府

    元明傣族土司名。至元十二年(1275)置威远州,后改为威远蛮棚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平云南后,改为威远州。十七年(1384),升为威远府。后为麓川思伦法所并,命其部下刀算党统其地。三十一年(13

  • 李亶

    见“李嗣源”(1043页)。

  • 大祚荣

    ?—719唐代粟末靺鞨首领,渤海国创始人。唐总章元年(668),高丽亡,其部(栗末靺鞨的一支)迁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营州都督赵翙侵侮,随父※乞乞仲象(一说即祚荣)

  • 纳石失

    即“纳失失”(1268页)。

  • 克其克恰依

    新疆乌兹别克族婚俗之一。乌兹别克语,意为初步订婚。送礼仪式只能妇女参加。一般由男方母亲和几位女性亲友组成。礼物包括衣料、砖茶、食糖及自制糕点等物。当男方母亲把带来的礼物用托盘恭敬地放在女方母亲面前时,

  • 达赞东斯

    吐蕃大臣。出身聂氏家族。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为吐蕃七大贤臣之第七人。奉赞普命,制定发展吐蕃牧业的法规,令吐蕃每户属民保管并饲养马、犏牛、母黄牛、公黄牛各一头。首倡夏季割草晒干,以

  • 陇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陇西地区的鲜卑诸部。约分布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其名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除以※乞伏部为首包括斯引、出连、叱卢等的部落联盟外,有史可稽者尚有鲜卑※鹿结部、※莫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