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蕃
见“五姓蕃”(263页)。
见“五姓蕃”(263页)。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
?—1643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礼烈亲王※代善第二子。初封台吉。后金天命六年(1621),进军辽沈,从皇太极追杀明总兵朱万良军,颇有战功。八年,晋封贝勒,参议国政。十年(1
西夏职官中品封号。西夏语音“丁嵬”。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与能式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次日举行。流行于黔西南晴隆县西南。相传“干洞”原有深水,曾名“清泉洞”,后阿伟和阿花在洞边谈爱,盟誓终身而结为夫妻。因族长干涉,两人被迫跳入泉中殉情。洞神不忍淹没其尸体,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见“兀慎”(107页)。
亦称包商制。清代地方官府在羌族等地区推行的一种征收捐税方式。州县衙门将每年征收的各种捐税的权力交给当地一些土豪承包。承揽人按州县规定包额负责向当地摊派、征收捐税。承包人往往多派多收,巧立名目从中渔利,
?—1203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忽亦勒答儿、愠里答儿、畏答而等。原为忙兀部首领,依服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折箭誓忠。铁木真嘉其诚,赐号“薛禅
清地名。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境。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今锦州市。时辖域东西230里,南北75里,即东抵广宁县,西接宁远,南至海,北邻义县。汉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晋代前燕慕容皝置西乐县。辽置永乐县,为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