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歌节

南方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壮、侗、布依、黎、水、仫佬、毛难、苗、瑶、畲等民族中。内容不尽相同。皆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称。节日期间,壮族行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相互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传说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而举行,故又有“歌仙节”之称。侗族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等文体活动,以抢花炮最具特色,故又称“花炮节”。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日内互不往来。瑶族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不唱情歌。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相传为了纪念谷米来之不易。今壮族、畲族以三月三为传统民族节。

猜你喜欢

  • 奥米那楞

    萨满的岁时集会。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地区,因分散居住,各地举行时间、仪式等不全一致。阿荣旗境内,每年农历四月间举行,故又名“四月会”。全“毛哄”(大家族)的人都参加,请主

  • 重喜

    元朝将领。蒙古散只兀氏。万户脱察刺子。初随军攻宋,宪宗九年(1259),随父攻宋,破十字寨,战洋隘口,勇夺战船,受忽必烈嘉奖。中统初,袭父职。三年(1262),从征李璮。次年,镇守莒州。至元二年(12

  • 冯盎

    ?—646隋唐时期地方官员。字明达,号圭璋。高州良德人。谯国夫人洗氏之孙。隋开皇中(一说仁寿初)为宋康令。十一年(591),参与平定番禺俚帅王仲宣之乱,被封高州刺史。仁寿年间镇压潮、成等州僚人起事,迁

  • 议政王大臣会议

    简称王大臣会议。前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清廷以满洲为主体所设的议论军国大事的高级议会。其制起于后金汗努尔哈赤时代。太宗天聪(1627—1636)间,已存在“两大贝勒、议政十贝勒、八大臣……共议国政”(

  • 马发

    旧时蒙古族少年的一种发式。清朝至民国时,主要流行于蒙古土默特等地区。即蒙古少年头顶前部中央所留的一撮头发。蒙古家庭从婴儿出生到剃头时,用剃刀把头发大部分剃尽,仅留下头顶囟脑门上一撮“胎发”,取吉祥之意

  • 乐都会宁伯李英神道碑

    明代土族土司※李英碑。在青海民和县享堂,今存。碑第一行书:明故前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李公神道碑。次三行为撰人名。后一行题大明成化十一年岁次乙未(1475)春口口望日立。李英青海民和上川口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循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甘肃成县南,西汉水北岸。东汉废。

  • 忽捏坚答巴

    见“野狐岭”(2045页)。

  • 十八寨起义

    明代云南弥勒州(今弥勒县)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地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以屯田为名强占民田,致使“民不堪命”,于正德九年(1514),在彝族弥勒部首领阿忽领导下,十八寨(砦)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