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乌桓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子蹋顿立,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形成联盟,势力益盛。助袁绍破公孙瓒,被封为单于。后以收容绍子袁尚对抗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为曹操破于柳城(今辽宁朝阳),被杀。余众20余万被徙置内地,选壮健编为骑兵,随从征战,史有“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之称。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子蹋顿立,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形成联盟,势力益盛。助袁绍破公孙瓒,被封为单于。后以收容绍子袁尚对抗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为曹操破于柳城(今辽宁朝阳),被杀。余众20余万被徙置内地,选壮健编为骑兵,随从征战,史有“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之称。
辽早期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所记“麻都不,县官之佐也,后升为令”,有误。《辽史·太宗纪》载: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以麻都不为县令。从而得知麻都不不是升为县令,而是改称县
即“拖日气”(1365页)。
满语音译。 “包衣”意为“家内的”或“府中的”;“阿哈”意为“奴隶”。汉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简称“包衣”或“阿哈”。明清时期女真及满洲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的阶层。为主人所
三国时反魏首领。见“治元多”(页)。
见“诸抹”(1951页)。
官名。唐伐龟兹之行军建置。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附西突厥而叛唐,侵犯四邻。贞观二十一年(647)十二月,太宗以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突厥人)为行军大总管,率铁勒13部及突厥骑10万伐之。破西突厥处月部和
裕国族喇嘛教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城西北约35公里处,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有经堂81间及绘塑佛像等。乾隆五十一年(1786),增建佛化堂11间,广度茶房10间,门楼3间,建筑巍峨,所在林
?—1059宋代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首领。又作温郢成俞龙。*温逋奇子。拥有部众万余,据地而治,以父叛唃厮啰被诛故阴附西夏。宋嘉祐四年(1059)四月,病卒。
?—727渤海王国将领。一作高仁义。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时,官宁远将军、郎将。唐开元十五年(日本圣武天皇神龟四年,727)秋,奉武艺命与高斋德等共24人首次使骋日本。海中遇大风,漂至虾夷人境
西夏国家法典名。夏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北王兼中书令嵬名氏主持修纂,参予修纂者共23人。全文20卷,分列门、条,共1460条。内容参照唐、宋律书,又反映西夏民族特点。1909年发现于中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