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洛侯

乌洛侯

北方古族名。南北朝时期游牧于今嫩江之西,南邻地豆于,东接室韦,西为今兴安岭与柔然为邻。其地多河流,土地湿润,水草森林丰盛,气候多雾气而寒。以游牧为业,好射猎,有初级农业,产马牛羊和谷麦,也多饲养猪鸡等家畜家禽。冬天凿地为居室,夏则随水草游牧。“无大君长”,部落首领称“莫弗”,职务世袭。民风朴质,尚勇,“慢藏野积而无寇盗”。衣皮服,绳发,以珠为饰。能歌善舞,乐器有箜篌,以木槽蒙革面施以九弦。信仰萨满教,敬信神灵。其西北有著名鲜卑石室(嘎仙洞),南北长90步,东西宽40步,高70尺,室内有神灵,为北魏“先帝旧墟”,民多至此祈请神灵佑护。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曾派人至北魏朝贡,并告以石室所在。北魏世祖拓跋焘遣中书侍郎李敞前往石室告祭。唐代,史书称为“乌罗浑”或“乌罗护”,为室韦之一部。

猜你喜欢

  • 铎辰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市以东。与潞氏、甲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等结盟,奉潞氏为盟主,联合长狄、白狄、众狄等共建北狄政权,向东扩展,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称雄华夏诸侯。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

  • 河源郡

    郡名。隋大业四年(608),炀帝平吐谷浑。次年,以其地之曼头、赤水二城置。辖境相当今青海共和、兴海、同德、玛沁等县地。治赤水城(今兴海县东南)。隋末大乱,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十年(636),封吐谷浑王

  • 卓其笃

    清代台湾高山族抗美首领。又称卓杞笃,笃其卓。凤山县琅峤尾龟仔角十八社头人。同治六年(1867),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七星岩遇风触礁,乘小舢板于琅峤尾龟仔角登陆,被当地高山族人袭杀。美国政府借机命海

  • 突利可汗

    ①(603—631)隋末唐初东突厥小可汗。名什钵苾。阿史那氏。※始毕可汗子,颉利可汗侄。隋大业(605—618)中,始毕可汗立其为泥步设,领东牙兵,妻隋淮南公主,建牙于幽州北,统管契丹、靺鞨、奚、霫等

  • 崆郭罗鄂伦

    即“烘和罗鄂笼”(1927页)。

  • 阿姑尕拉吉

    撒拉语音译,“阿姑”为对姑娘的美称、爱称,“尕拉吉”意为“黑丫头”。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民间故事。由讲述者低声吟唱,叙述美丽姑娘尕拉吉与长工高斯古日阿吾彼此相爱,高斯古日阿吾因常领村里穷人反对地主,被地

  • 安顺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为普定府,后改普定路,属云南。明洪武(1368—1398)初为普定府。十六年(1383),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万历(1573—1620)时改军民府,

  • 大青山骑兵支队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根据193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所建立的一支骑兵队伍。配以游击战中缴获的战马,及向群众购买马匹、鞍具,训练新兵,掌握骑兵作战技术,建立骑兵支队。当时以绥中、

  • 伏藏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

  • 须虑

    古越人语音译。越人对船的称呼。《越绝书》:“越人呼船为须虑,即鸼也。”《正字通》:“船小而长者曰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