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内一些事务。原属公仆性质,享有较高威信。明、清时在德宏州设立土司制度后,一些寨老被委派为基层头人,逐渐蜕变为封建土司的仆从。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内一些事务。原属公仆性质,享有较高威信。明、清时在德宏州设立土司制度后,一些寨老被委派为基层头人,逐渐蜕变为封建土司的仆从。
?—1629明末贵州水西土官。彝族。宣慰使安尧臣堂弟。任宣慰司同知,史称“素怀异志”。天启二年(1622),挟持堂侄、宣慰使※安位、堂嫂奢社辉,又联合水东土舍宋万化,应援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
书名。元程钜夫(1249—1318)撰。钜夫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字无咎。宋亡后随季父程飞卿入元,留宿卫,忽必烈试以笔札,改授翰林文字。后历官集贤直学士、侍御史、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等。为元前期南人名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西南40公里乌孙山北麓,海拔1390—1560米。墓地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公里。有墓葬120座。隔索墩布拉克村,可分两片。村北2公里有40余座,均为卵石封堆
见“只儿蛮卫”(551页)。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
462—518北魏大臣。字思贤,本字千年。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于氏)。领军于烈之子。初拜侍御中散。太和(477—499)中,授武骑侍郎,赐名登。十九年(495),转太子翊军校尉。宣武帝即位,迁长水校尉,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9—416年,凡18年。
西夏党项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布在今宁夏、甘肃、陕北、内蒙、青海一带,现早已消亡。11世纪西夏立国前创制的西夏文为其记录文字。语音上声母分重唇、轻唇、舌头、舌上、牙、齿头、正齿、喉、来日
刚脱离动物界且学会制造最简单工具的原始人之共同体。亦称原始群团、原始游群,简称群。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人类社会的产生,终于氏族公社的形式。童年时期的原始人类,只有简单音节语言,用粗制木棒和石块
447—481北魏宗室。亦称直懃伐伏玄。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和平五年(464),封任城王,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入朝。后拜都督中外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