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咥
见“乙失钵”(4页)。
见“乙失钵”(4页)。
见“忽鲁合真”(1490页)。
即“高泰运”(1916页)。
1898—1956近代武术家。字健勋。河北沧县人。回族。出身武术世家,幼从父马捷元习武,以勇健闻名。光绪三十年(1904),拜罗疃村八极拳家张拱辰为师,为其入室弟子。宣统二年(1910)在天津中华武士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古族名。西南夷之一种。秦汉时居住在今四川西南地区。定居,务农,种水稻。秦时即通为郡县。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武帝遣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于其地设邛都县。元鼎六年(前111),置越嶲郡。更始二年(公元2
渤海王国置。一作奥喜县。为鄚颉府鄚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昌图县一带,与万安县合为一县,称柳河县(治所在今昌图县西北八面城)。
见“完颜元宜”(1149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小老头”。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木戛地区拉祜族对18—19岁仍未成亲的小秋子的泛称。称这个年龄未嫁的姑娘为“牙迷哈毛”,意为“老姑娘”。解放前拉祜族盛行早婚,男性一般15—16岁,女姓一般
?—1222金朝大臣。东北路(治今吉林洮安东)乌连苦河猛安人。契丹族。移剌氏。以荫补吏部令史,转枢密院,调滕州军事叛官,历甄官署直长、王府司马、顺义军节度副使。转同知开远军节度事,签北京、临潢按察事。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