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亦力把里

亦力把里

西域古城名、国名。《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亦刺八里。《元史·曷思麦里传》作亦八里城。《乌古孙仲端北使记》作益离城。据《明史·西域传》: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部落从别失八里西迁,改国号亦力把里。“亦剌”、“亦力”、“益离”即今“伊犁”的同名异译,“把里”、“八里”突厥语“城”之意。察合台汗国东部(东察合台汗国),伊斯兰著作称蒙兀儿斯坦(蒙古人之地),汉文史籍即以其都城名为国名,先后称别失八里和亦力把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该国大体上包括今哈密以西的新疆各地,西辖中亚塔什干和帕米尔高原西麓,南抵喀喇昆仑山脉,北包巴尔喀什湖。察合台后裔之间经常内讧。明隆庆四年(1570)拉什德汗死后,其诸子各霸一方,汗国四分五裂。清康熙十七年(1678,一作1680),准噶尔统治者噶尔丹进军南疆,俘虏伊思玛业勒汗,最后结束了察合台后裔在新疆的统治。准噶尔也建廷伊犁。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伊犁固尔扎(金顶寺)建宁远城。在城东北半里许立有《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和《后勒铭伊犁碑》。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宁远县,民国二年(1913),改名伊宁。亦力把里城遗址当在今新疆伊宁市境内。

猜你喜欢

  • 下五旗

    清代满洲八旗的组织序列。居上三旗之后。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

  • 黄教

    参见“格鲁派”(1807页)。

  • 质孙

    见“质孙宴”(1467页)。

  • 马仁

    僜语音译,意为“当家人”、“头头”。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蓄奴主。占有较多的土地、铁质工具等生产资料,普遍多妻。除少数外,一般都参加少量劳动,与家庭其他成员和奴隶共住一个长屋,吃穿无甚大差别。对妻子和奴隶

  • 支里

    见“纳若”(1266页)。

  • 番社采风图考

    清台湾高山族风土志名。六十七(即六居鲁)撰。作者乾隆时为朝议大夫,官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1744)三月曾奉命赴台湾巡视,留任2年。其间搜集大量有关台湾“番社”风土人情及物产等资料编写成此书。共1卷,

  • 西羌

    ①秦汉时对甘、青等地诸羌部落的统称。因居于中原王朝西部而得名。《后汉书》列《西羌传》记述其历史渊源和现状,更扩大了这一名称的影响。其本为“姜姓之别”。至※无弋爰剑亡入河、湟间,教之田畜,生产迅速发展,

  • 它漏河

    即“他漏河”(574页)。

  • 扬更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即奴隶的奴隶,亦译“奴下奴”。详见“更” (1048页)。

  • 莲花生遗教

    书名。全称《乌仗那大师莲花生广传莲花遗教》。成书于14世纪。原为埋于地下之书—伏藏,后被央坚珠巴益西措杰(一说是乌坚林巴)发掘,于雅隆谢吉查宗出土。主要记载吐蕃赤松德赞时(755—797年在位)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