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仡佬语

仡佬语

我国仡佬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某些县内;另外,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专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也有少数仡佬族居住。人口总数约5.38万(1982年);使用本族语言的约有6千余人,其余多数人已转用汉语。不少人还兼通苗语、彝语或布依语。仡佬语分为稿、阿欧、哈哈和多罗4个方言。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异很小。无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的特点有:语音各地的声母数量不一,如大方的普底多达47个,关岭的麻垇只有22个。绝大多数地区,都有pl、vl、kl、pπ、phπ、vπ、mπ、qπ、mpl、kl等复辅音声母。有的地方有带前鼻冠的塞音、塞擦音声母nt、 nts、nt、k。韵母一般都有i、e、a、o、u 5个单元音韵母。有些地方有ε和ə;少数地方有ə和y。元音不分长短。有—n、—两个鼻音韵尾。仡佬语的声调一般有4—6个,少数地方只有3个。声调与声母有严密的制约关系。由于汉语借词的增加,使仡佬语的语音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新的声母和韵母,在只有3个声调的地方,都增加一个专拼汉语借词的声调。总的来说,韵母增加得多,声母和声调增加得少。语法: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能受各种实词的修饰,除数量词组修饰名词,在被修饰名词之前外,其余都在被修饰名词之后。复合数词11~19的表示法在稿方言里比较特殊,和量词连用时,是个位数在前,量词居中,“十”在后。如“十三个”的词序是“三个十”。否定副词作状语时在中心词之后。有很多表示事物类别的量词。词汇:单音节词占多数,复音节单纯词很少。复合词中的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或附加意义,有两种构词方法,一种是由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另一种是由基本成分加附加成分构成。附加成分有前加成分和后加成分两种。有关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现代汉语借词很多。有相当丰富的并列四音格。各方言的词汇有较大的差别。操不同方言的仡佬族,都不能用自己的方言与对方通话。

猜你喜欢

  • 斜烈

    金代女真语。亦作“斜列”、“斜里也”,“刃”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

  • 跑火把

    东乡族民间传统岁时娱乐活动。流行于甘肃省东乡族地区。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举行。届时,村寨的青少年高擎麦草扎成的火把,排成一字形长龙,跑出山庄,跑遍山头、地垅,象一条火龙旋舞飞腾,老年人及妇女则站在村头观看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 岭承恩

    清代四川大凉山土官。彝族。彝姓森子,名也日。世袭暖带密土千户,住牧呷洛田坝(今甘洛县田坝镇)。同治二年(1863),在冕宁至大渡河紫打地沿线,帅土兵和黑彝家支武装,助清军截击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断

  • 额色木图拉

    ?—1765清乾隆年间乌什起义首领。维吾尔族。乌什人。乌什起义首领赖和木图拉之父。初为乌什四品伯克。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子赖和木图拉因不堪乌什办事大臣素诚、阿奇木阿布都拉凌虐,组织暴动。因恐事

  • 鼎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丁卢。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西夏派遣使臣鼎罗威明叶云等赴宋朝谢册名。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天启

    ①北魏徐州刺史(宋王、东魏王)鲜卑元法僧年号。525年,凡1年。一作大启。 ②唐代南诏昭成王晟丰祐(又作劝丰祐、丰祐)年号。约848—859年,凡12年。与明朝熹宗朱由校年号相同。

  • 右翼贝子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一佐领。曾辖有阿克、奥尔孜克、明克、契尔瓦4苏木。旗众操蒙古语。以畜牧业为主。多信奉喇嘛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昆冈

    ?—1907清朝宗室,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会典馆正总载,体仁阁、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光绪十六年(1890)德宗谒东陵,受命留京办事。十七年,查办河

  • 乌古孙兀屯

    ?—1213金朝将领。女真族。乌古孙氏。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人。世宗大定(1161—1189)末。袭猛安职。章宗明昌七年(1196),以本部兵充万户,备边有功,授归德军节度副使,改盘安军,迁同知速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