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语
我国仫佬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其邻近的柳城、忻城和宜山等县。使用人口约9万(1982),其中90%居住在罗城自治县。仫佬族无文字,有许多人通晓汉语文。与同语支语言比较,仫佬语与侗语最接近。各地仫佬语比较一致。唯罗城自治县东北部一带的语音,同别处的差别较大,其余都能互相通话。仫佬语的主要特点如下:语音:声母有67个,分单纯、颚化和唇化三类。清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有送气和不送气两套。有的地方还有清化鼻音和清化边音声母。韵母有82个,分单元音、复元音、带鼻辅音韵尾和带塞辅音韵尾3类。元音韵尾有-i和-u,鼻辅音韵尾有-m、-n、,塞音韵尾有-p、-t、-k。还有一个自成音节的。除其以外,每个韵母都含一个元音。部分元音分长短。有a :、a、ə、ε、ε、ɔ: 、ɔ、e、 o、 ∅、 i、 y、 u、Ɯ、1共15个元音。1只出现在借词中。声调有舒声和促声两类。舒声调有6个,促声调有2个。2个促声调的调值,往往因元音的长短不同而调值各异;在某些地方,2个促声调因而就有4个调值。汉语借词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读音。早期借词的语音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的许多特点,和仫佬语词的读音变化基本上一致;近代借词的读音与当地汉语相近。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结构,修饰语在名词之后;但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领属性修饰语可在中心词之前,指示词在最后。量词很丰富。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一般在宾语之后,但有的补语也能在宾语之前,这是受汉语的影响后产生的。词汇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多数是单音节词;合成词又分两类,一类是附加式合成词,由词根和附加成分构成;另一类是复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词汇中,汉语借词很多。在构词方面,受到汉语构词法的一定程度影响。仫佬族民众在和本民族交往时,一般是说本民族语;在和汉族或其它民族交往时说汉语。仫佬族远从明、清以来,就有不少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