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伏藏

伏藏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此举,故有“佛教伏藏”及“本教伏藏”之分。此类经典多为当代人所撰,托言前辈所为,加强其神密感。如《松赞干布遗训》(即《噶钦噶桂玛》)传为松赞干布所书,从大昭寺柱下掘出,故又称《柱间史》,实为后人所撰。又如《五部遗教》或《莲花生遗教》书中言为唐吐蕃时所著,但书末却涉及元朝蒙军入藏事,当为元代所著无疑。此类经典多与正史相合,或提供珍贵史料,不宜以“伪史”轻易否定。掘经书者称“朵儿顿”,意为“掘藏师”,有的家传专从此事。有的掘出经典多而珍贵者,被誉大掘藏师,如《五部遗教》等名著,书内即标名系德丹林巴所掘,多数藏学家推定此书实为此人所撰。藏史《贤者喜宴》有一专章,详载藏传佛教掘藏史。掘藏有“南部伏藏”与“北部伏藏”之分。以宁玛派者居多。其中名家有娘·尼玛约色及古如却吉旺秋,前者称“上部伏藏”,后者称“下部伏藏”。伏藏实际构成藏传佛教经典及著作中的一个专类。从《贤者喜宴》看,几乎分布藏区各地,而且有组织,有传承。“伏藏”埋藏地应视为古代藏传佛教的传播要地。

猜你喜欢

  • 宁令

    西夏职官名。大王意。西夏党项语“宁”为“王”意,“令”为“大”意。夏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为蕃官名称之一。

  • 哇忍波

    1900—1965傈僳族音节文字的创造者。云南维西人。傈僳族。年轻时在家务农,并从事宗教活动,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威信。24岁开始致力于创造、推广※傈僳族音节文字。共造字900多个,并编写《识字课本》在傈

  • 察哈尔佃齐三世

    ?—1739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人。被选定为察哈尔佃齐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坐床。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活佛尚年幼,由格

  • 玷厥

    见“达头可汗”(731页)。

  • 卜奎至呼伦贝尔驿道

    清代东部蒙古地区驿道之一。雍正十年(1732),设置10站,乾隆元年(1736),调整各站之间距离并延长,设17站,长898里。咸丰七年(1857),又增加3站,延长360里,最后成21站,即:从卜奎

  • 索海

    ?—1645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费英东第六子。天聪五年(1631),初设六部,授刑部承政。七年,同兵部承政车尔格至锦州侦察明边,以功命管佐领事。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杜度等运米接济

  • 却吉尼玛

    1883—1937即九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西藏达布准巴(今隆子县境)。被扎什伦布寺寻访为八世班禅转世灵童,经光绪帝批准,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正月十四日在布达拉宫(一说在

  • 出空格

    见“祝孔革”(1769页)。

  • 夏宗寺

    藏传佛教寺院。又作峡峻寺、夏峻寺,皆为藏语“夏宗”之异译,在青海平安县。与青海之智革尔贝宗、班摩曲宗、阿琼南宗著称“安多四宗”。相传建于北宋。元至正十九年(1359),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

  • 和硕特南左翼次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一年(1746)置,封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子多尔济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与前左翼头旗共辖9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柴集河(今沙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