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侯利
十六国时期敕勒(高车)斛律部首领。北齐名将※斛律金之高祖。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为※“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天兴五年(402),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恃胜不备,为社仑所败,斛律部众得脱者仅十之二三。率残部归附北魏,受封孟都公。史称其“质直勇健过人,奋戈陷阵,有异于众”。“处女歌谣云:‘求良夫,当如倍侯。’其服众如此。”善用五十蓍筮吉凶,深得拓跋珪赏识,命其少子曷堂内侍。卒,谥忠壮王。
十六国时期敕勒(高车)斛律部首领。北齐名将※斛律金之高祖。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为※“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天兴五年(402),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恃胜不备,为社仑所败,斛律部众得脱者仅十之二三。率残部归附北魏,受封孟都公。史称其“质直勇健过人,奋戈陷阵,有异于众”。“处女歌谣云:‘求良夫,当如倍侯。’其服众如此。”善用五十蓍筮吉凶,深得拓跋珪赏识,命其少子曷堂内侍。卒,谥忠壮王。
见“忽秃”(1485页)。
延边朝鲜族人民反对官府、※乡约勒索的群众运动。民国初期,和龙县豪绅陈天障和县知事杨培祖勾结,设立所谓“总社”(地方行政机构),除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外,又以征收“入籍费”为名,要每户朝鲜族交现
?—174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车凌巴勒长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额驸巴林郡王乌尔衮由阿尔泰征准噶尔於赫色勒巴斯诺尔。雍正六年(
清代门巴族首领。原西藏地东宗(相当内地县,今墨脱)第十一任(1911——1913)宗本(相当内地县官)。时逢清军进剿波密,遂支持清军,设计诱杀因兵败逃往地东宗的噶朗王及其随员。后被噶朗王复仇势力所杀。
族名。哈尼族的自称之一。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清代杂谷(理番)厅所属土屯长官。九子屯地在今阿坝州理县薛城乡。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
词曲名。相传为东汉末蔡文姬(名琰)所作。兴平(194—195)中,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被曹操遣使赎归。胡笳为匈奴流行的一种古管乐器。其辞共分18章,每章为一拍,故名。辞中
春秋战国及秦时对今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附近岛屿的越人部落称谓。有时亦作地域之称,如蒙文通《越史丛考》:“所谓‘外越’者,殆指、东海外之越地而言”。其名最早见于《越绝书》,该书《记吴地传》云:“娄门外
?—1717清初将领。字栋宇。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省)人。回族。少年习武,弱冠从戎,隶甘肃总兵孙思克麾下,驻防河西凉州(今武威)一带,骁勇善战,由行伍补把总,迁千总。康熙十二年(1673),随孙思克等平
即“额古都娘娘”(2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