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僜人

僜人

自称“”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两个方向迁来的※义都人和布绒山区(缅甸北部)的一支古老居民。内部分“达让”和“格曼”两大支系,讲达让和格曼两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同一语支。以达让话为通用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私有制已经确立,出现了家庭奴隶制。但仍较多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残余。“官长自立,不由人委”,“大小事务皆凭众公议”。生产以农为主,普遍刀耕火种。男女皆穿麻布缝制的无领无袖短衣,女子下着筒裙。“指天挽髻,两耳垂轮,各穿大孔,纳指大空竹管于其中。”住干栏式草顶长屋。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兼有一夫多妻现象。信仰原始宗教,崇拜鬼魂。流行土葬和火葬,兼有二次葬。无文字,结绳记事。解放后在察隅县聚居的僜人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至1968年全部由深山密林迁至山下定居。学会犁耕,种植水稻,粮食自给有余。近年来开始使用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许多家庭建有新房居。文教卫生事业逐步发展。有自己的会计、教师、医生、驾驶员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察隅县、区、乡都有僜人任公职及担任领导干部。

猜你喜欢

  • 宇文庆

    北周大臣。字神庆。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北魏大臣宇文显和子。少聪敏、深沉有器量。北周初年,受业东观,颇涉经史。后因文州百姓暴动,应募从征,获都督职。以善射、有胆略为卫王宇文直赏识,引为左右。

  • 杜度

    1597—1642清初将领。亦作豆斗、头头、斗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广略贝勒※褚英长子。初封台吉。后金天命七年(1622),从大贝勒代善防守广宁(今辽宁省北镇)。九年,随代善迎护喀

  • 苏班岱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多罗科氏。世居义州地方。崇德五年(1640),从杏山台上密遣人至清,约兵往攻。兵至,生擒台上5人,遂率众归清,授三等甲喇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

  • 土鲁番

    西域古地名。见明陈诚《西域番国志》《明史·西域传》。清《西域图志》作“土尔番”,对音为“吐鲁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管粮同知驻此,并设巡检,隶甘肃布政司。四十五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归乌鲁

  • 贝莫萨

    见“赤尊公主”(1014页)。

  • 石抹也先

    1177—1217蒙古将领。又作石抹阿辛、石抹耶先。契丹族。库烈儿孙,脱罗华察儿次子。年10岁,立志复辽国。勇力过人,善骑射,多智略,豪服诸部。被金征为奚部长,让其兄赡德纳,自匿居北野山。闻成吉思汗起

  • 西凉乐

    十六国北朝时期盛行之音乐。唐朝十部乐之一。源于龟兹乐,并吸收汉族及小月氏、丁零、匈奴、氐等族的乐律。东晋时期,天竺国送给凉州牧张重华乐工12人,乐器一部,其中有笛子、琵琶、箜篌、五弦、铜鼓、皮鼓、都昙

  • 西域旧闻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大惕隐司

    见“惕隐”(2104页)。

  • 仲译钦布

    藏语音译,意为“大秘书”。原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管官员。清代文献亦称毕七克齐。额设4名,六品衔,均为堪穷品级僧官。主管政府内僧官系统事宜,保管文件、档案、缮发公文、命令。职权甚大。七世达赖喇嘛始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