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惹城
见“兀惹”(107页)。
见“兀惹”(107页)。
又称亦即纳。城名。可能始建于西夏。西夏语“亦集”为“水”意,“乃”为“黑”意。即西夏黑水城,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哈拉浩特古城。元朝为亦集乃路治所,属甘肃行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迁甘肃新附军200人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一府。位于今杭爱山南端,薛延陀故牙地。以思结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以思结首领乌碎为都督。隶燕然都护府。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瓶口作花口式杯形,长颈呈竹节状,上塑出凤首,故名。器物高大,一般为广圆肩,圈足。有的上饰花纹。用于盛水或奶,是契丹游牧生活的反映。
清代达斡尔族副首领。雅克萨(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地方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雅克萨之战前,率族人30余抵城下侦察敌情,俘俄人噶瓦力喇等7人献于京,因功受赏。在《中俄尼布楚条约
渤海王国僧人。入唐学经,从师应公。唐元和八年(813)秋,与日本留唐学问僧灵仙遇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议论投契无间。长庆二年(822),灵仙入五台山求法,居铁懃寺。五年,贞素携日本寄灵仙之百金及书信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卡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分布在西藏西巴霞曲(河)流域北端比夏一带,人口仅数千人。传说系自天而降的女祖先列德罗登的后裔。包括比夏、夏波、米里和华多四个氏族。男子头戴板瓦
见“阻卜”(1259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山苏。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峨山、新平、元江、双柏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书名。清末施国祁著。10卷,附史论答1卷。初,或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兵燹无存,复继续修撰,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作者以20余年之精力,读《金史》凡10余遍,以明代南监本为底本,校以
即“水达达路”(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