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土拉河曲折处。东接本部中右末旗,西至本部左翼左中末旗,南邻军台,北抵本部右翼左后旗。有佐领3。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五年(1686),西第什哩任旗札萨克。乾隆二十年(1755
撒拉族民间弹拨乐器。流行于青海循化、化隆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据《清实录》载,其制作在清代“以铁为之”。今系以铜或银打制而成,呈马蹄形状,直径约1寸左右,重不到5克,中间放置一根又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市内鼓楼南街。坐西向东。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一说始建于清初。大殿门前上方,悬挂雍正十二年(1734)清果亲王题写的“世守良规”匾额。亭上亦有雍正年间匾额
元代地名。又译阔帖兀阿阑,阔迭兀(额)阿剌勒。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设此。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亦在此写成。
明代四川地方卫所名。洪武十一年(1378),太祖朱元璋平定四川,以古翼州置。所治在今四川县境,隶属茂州卫。
见“苑川”。(1343页)
即“长庆会盟碑”(370页)。
?—1896清代新疆蒙古族喇嘛僧。一译固帑干札拉参、棍噶札拉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法号察罕格根,意谓白活佛。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人。早年在拉卜楞寺学经。清同治元年(1862),至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布教。
?—1736清代四川杂谷土司。藏族。其祖于明代受封安抚使,康熙年内附,给予旧封。雍正五年(1727),率士兵随清军西征,奋勇出力,以功,加宣抚使衔。乾隆元年(1736)病故,子苍旺袭职。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