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勒底雅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藏。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也谋由是路进藏,为清松潘镇总兵官周瑛、西藏贝勒康济鼐等阻击,未果。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于其地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管辖。光绪九年(1883)划归和阗直隶州。1959年改为于阗县。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藏。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也谋由是路进藏,为清松潘镇总兵官周瑛、西藏贝勒康济鼐等阻击,未果。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于其地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管辖。光绪九年(1883)划归和阗直隶州。1959年改为于阗县。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175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栋鄂氏。尚书锡勒达之子。雍正七年(1729),随靖边大将军傅尔丹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叛乱。因傅尔丹指挥不利,中诱计,于和通泊遇伏丧师。十年(1732),随亲王策零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属田亩制度。吐蕃有专供王族使用的“王田”,称作“杰兴”。而“奴田”称作“阐兴”(bran shing)。其意有两解:一指专供奴隶耕种的田地,二指赞普将连同耕种田地的奴隶一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迎亲台”。架设在进入男方村子的要道上。台以8根3公尺长的竹子围成圆形插在地上,饰以多种树叶,上挂4只鸡。结婚之日,新郎藏于台内,等候新娘到来。当新娘到此杀掉两只鸡后,新
见“萧耨斤”(2000页)。
清代满族女文人。光绪时宗室、礼部侍郎宝廷女,寿富妹。早卒。著有《箨秋遗稿》。
新疆出土藏古文楷书手卷。编号第56卷,第18、19两号。系9世纪后期吐蕃在沙州的写经呈文,记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在沙州下令属下抄写佛经事。文载所抄藏文佛经为《般若十万颂》,共8部,文内并叙及抄经人所
1578—1651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西藏堆垅嘎列康萨。父名索南衮布,母名玛玛芝桑。幼年于下密院曲弥隆地方随密宗大师南杰贝桑出家。后相继在哲蚌寺果芒扎仓、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及白居寺、昂
书名。明代广西地方志书。60卷。明林富(字省吾,福建莆田人,汉族)修,黄佐(字才伯,广东香山人,汉族)纂。成书于嘉靖十年(1531)。内分图经、表、志、传、外志等门类。今存广西通志之最早者。每门类均大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