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特缅之战

克特缅之战

新疆伊犁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一次战役。清同治十年(1871)三月二十六日(5月15日),沙俄扩张主义分子借口追击哈萨克阿勒班部首领塔扎别克,自穆扎尔特达坂,经恰尔科特苏河谷,径趋伊犁西部克特缅村,谋据为夺取伊犁之桥头堡。三月二十九日,复自博罗呼济尔出兵,进逼霍尔果斯河。因受伊犁军民狙击,屡受挫。四月十九日,俄军再次从博罗呼济尔、春济出动,进攻克特缅村。伊犁义军奋勇迎战。在援军到达后,即分兵3路:中路直插克特缅村,将侵略军分为两截,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左、右两路于村东和村西也给俄军以沉重打击。后因不敌俄军火炮,被迫撤出。是役乃中国人民抗俄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打比

    壮族传统球类运动之一。亦称“打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参加者数人至十数人不等。秋收后在田间或广场上举行。事先准备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硬质木球和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的扁平木棒,与一块高

  • 斯结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思结。游牧于土拉河北。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十五年(641),为唐将李世绩破于五台县,失众千余。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其首领乌碎入朝。次年,唐以其地置卢山都督

  • 凤凰直隶厅

    行政区划名。清置。明为五寨、子坪二长官司,隶保靖宣慰使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佥事徙驻于此。雍正四年(1726),改为营。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为

  • 阿赀虏

    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诸族对※吐谷浑之蔑称。见“阿柴虏”(1215页)

  • 普安州土判官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普安路军民总管府,彝族首领金龙任军民总管府怀远大将军,又晋曲靖宣慰司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安路为府,授适恭为世袭土知府。死后由普旦继袭。永

  • 哈斯木汗

    1445—1523哈萨克汗。※贾尼别克汗之子。继位前,即掌管大片领地,与穆伦德克汗相抗。1511—1523年(—说1508—1518年)在位。其统治期间,统一哈萨克诸部,联合别失八里(或作亦力把里)统

  • 巴克什

    即“榜什”(2420页)。

  • 药食

    朝鲜族传统食品。亦称药饭。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漠《东国岁时记》载:“炊糯米拌枣、栗、油、蜜、酱,并蒸调海松子,名曰药饭”。又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载:“东俗谓蜜为药,故蜜饭曰药饭”。此为上

  • 曲江

    即“独龙河”(1707页)。

  • 伊犁铅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今巩留县西北之哈什,乾隆三十一年(1766)置。有矿工百人,每年产铅六七千至1万余斤。除拨运宝伊局铸钱外,余运贮惠远城供制铅丸用。六十年(1795),因生产不敷供给,复于厄鲁特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