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牦牛部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①(?—1654)清代蒙古王公。浩齐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子。号额尔德尼。为避察哈尔部侵扰,往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二年(1637),率众附清,三
古郡名。东汉建安二十年(215)置。治所在九原(今山西忻州市)。西晋惠帝时改晋昌郡,后复旧称。为并州六郡国之一,下领九原、定襄、兴中、广牧、晋昌5县。建武元年(304),新兴匈奴人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
见“六镇”(382页)。
地名。战国时为古羌人活动地区。秦时为塞外地,后划入陇西郡枹罕县。西汉时,一度为羌人占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分属金城郡枹罕县和陇西郡大夏县。东汉初,为窦融所据,寻复原建制。三国至西晋,仍分属金
即“俺答谢表”(1886页)。
见“柔然”(1779页)。
古水名。一作锦衣里江、净溪里江;“里”,一作“哩”;、江”,满语作“乌喇”。因水色黄(索伦语和满语谓“黄”为精奇里,旧亦有说“精奇里”为满语“盛哉”之意)得名。黑龙江北岸最大支流,前苏联称结雅河。源出
见“巴里坤城”(414页)。
清末抗击八国联军的甘军将领。绰号“王统领”。甘肃东乡红泥滩人。东乡族。清同治年间马悟真、马占鳌起义军将领马万有第四子。马占鳌降清后参加清军。光绪二十年(1894)随董福祥入卫京师。二十六年(1900)
即“乌斯”(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