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务府三旗

内务府三旗

清代以上三旗包衣人组成,供皇宫兵卫、体役之需。京师内府三旗,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统于总管内务府大臣。每旗设5参领、5满洲佐领、6旗鼓佐领,正黄旗加设2朝鲜佐领,正白旗加设1回人佐领(又加设一“番子佐领”,后改由健锐营管辖)。在36佐领、30*内管领中,共设马甲5千余。又将参领集于一处,设立办事公所,择骁骑校、领催等办理文案。是为内府骁骑营,以守卫、值宿外廷武英殿等31处。内府护军营,亦顺治(1644—1661)时设,递嬗统于领侍卫内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之间,护军多时可达千余,以宿卫内庭顺贞门等12宫门。此外,又设内府前锋营等。包衣兵职为入守禁廷、出司警跸。又以满洲、蒙古、汉军等包衣人丁编成内管领各组织。除以管领下人丁披甲、授官而外,无论男女老幼皆以支钱粮,皆服役于皇家。又以蒙古包衣人于张家口外设立三旗牧群,以管理牧养牛马。盛京三旗,设3佐领,只设马甲近700,司守故宫,司押贡物进京,后统于该处所设内务府总管。内务府三旗生计,优于外八旗之一般旗户。

猜你喜欢

  • 吐赖部

    两晋时陇西鲜卑之一支。原居于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乌树山。西晋末至十六国初,为乞伏鲜卑首领乞伏利那击败后兼并。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

  • 桑朗温恺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兵进藏时,调土兵600于拉里、巴塘地方护送粮饷,又随征郭罗克,俱有功,加宣慰使衔。卒,子桑朗容忠嗣 。

  •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契丹官署名。“儿”有时写作“人”。又作南面行宫都部署司、汉儿(人)渤海都部署司(院)。契丹开国初,※耶律阿保机于天赞元年(922)创※宫卫制(斡鲁朵),新帝践位,皆置专有宫卫,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

  • 羌笛

    古代羌人传统吹奏乐器,有悠久历史。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即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早期的羌笛既可当吹奏乐器,又可作马鞭,所以又名“挝”(马鞭)或“吹鞭”。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

  • 移剌窝斡

    ?—1162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契丹族。移剌(耶律)氏。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伐宋,契丹人恐丁壮从军后遭邻族侵掠,请求免征,遭拒,遂从招讨司译史撒八杀招讨使完颜沃侧及燥合,

  • 忽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忽鲁山卫,《满洲源流考》作呼勒山卫。正统(1436—1449)后设。

  • 工贡麻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西南境,西与南面临黄河,北接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东南接瓜什则部落。“工贡麻”藏语“上部寺院”之意。相传清代该部是循化厅和日千户管辖的部落,居同仁列科合,地近隆务寺。同仁县隆务

  • 吉慈尼

    见“伽色尼”(1098页)。

  •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

  • 洪基

    见“耶律弘基”(1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