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亢埿
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亢泥、刘可泥。※刘库仁子,※刘显弟。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兄杀叔刘眷自立,欲图谋鲜卑拓跋珪(后为北魏道武帝),以己妻为珪姑母,密告为备,使珪免于难。次年,受兄命,迎珪叔父窟咄,挟之逼魏南境,迫珪走贺兰部。十二年,本部为珪败于弥泽(今山西朔县西南),投后燕慕容垂,被封为乌桓王,部众8千余落被徙置中山(治今河北定县)。后被封为广宁太守。二十一年,为魏军败,被杀,部众被徙置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亢泥、刘可泥。※刘库仁子,※刘显弟。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兄杀叔刘眷自立,欲图谋鲜卑拓跋珪(后为北魏道武帝),以己妻为珪姑母,密告为备,使珪免于难。次年,受兄命,迎珪叔父窟咄,挟之逼魏南境,迫珪走贺兰部。十二年,本部为珪败于弥泽(今山西朔县西南),投后燕慕容垂,被封为乌桓王,部众8千余落被徙置中山(治今河北定县)。后被封为广宁太守。二十一年,为魏军败,被杀,部众被徙置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参见“巴嘎达”(409页)。
西夏文谚语集。西夏学士梁德养编于仁宗乾祐七年(1176),刊于乾祐十八年(1187)。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1.5×15厘米,面7行,计62页。前有序,后有跋。正文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
继对偶家庭之后一男一女建立在排他性婚姻关系上的家庭形式。亦称单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发展,为适应男子独占要求和确认亲子财产继承权而从对偶家庭中产生,并成为阶级社会占主要地位的
高句骊国军职名。其名仅见于《新唐书·高丽传》。比唐之中郎将。其上军官称※“大模达”。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蒙古语“古尔板”和藏语“索尔马”的叠称,即“三河”(46页)。
1281—1334元朝大臣。字止所、兼山。畏兀儿人。中书平章政事※阿鲁浑萨理长子。自幼好学,有远识。18岁,从丞相答失蛮入宿卫。至大元年(1308),任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度量弘扩,以荐贤举能为事。
见“耶律璟”(1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