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载册籍人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指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内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献。1899年(一说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园录发现藏经洞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清代局势混乱和统治者腐败之机,陆续派人到敦煌,以考察为名,攫取藏经洞内
见“阿剌山卫”(1226页)。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西纳上寺。在青海湟中县。青海东部地区萨迦派古寺之一。元、明时期西纳部落首领及其家族,历受朝廷重视。第一代西纳喇嘛喜饶益希曾护侍元帝师八思巴返藏,元朝授其家族西纳贝本三道虎头牌,封为宗
碑刻。清嘉庆二十年(1815)罗希学等立。全文共约500字。内容叙述壮族罗氏先人在宋时从江西随狄青南征※侬智高,因功受封为那地州(今属南丹,一说属河池)土知州,世领其地。明嘉靖、隆庆(1522—157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6州之一。渤海亡后,其民似未被辽南徙(辽东京道之海州,非其移置,乃迁渤海南海府民所置),成为辽代铁骊国的成员。
藏语音译,指吐蕃之“属民”。有广、狭二义:吐蕃将赞普以下的民众均称为属民。官吏、奴隶主、自由民、奴隶以及僧侣人等,均在属民范围之内,是为广义的所谓“吐蕃属民”;狭义的属民有高等属民和低等属民(又称“黔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辽兴宗※延庆宫。
官名。明代所置京卫、外卫指挥使司设有指挥同知,低于指挥使,秩从三品。在少数民族地区亦以此名义授当地首领,赐给印记、诰命、冠带、准世袭。令其守卫疆土,安抚土民,依例朝贡,服从征调,不纳租赋。清沿明制,在
见“答里忽”(2239页)。
见“纳若”(1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