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州
地方政区名。①唐开元十年(722)置。“勃利”即“伯力”同音异译,治所在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东岸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旧说其地在今松花江下游以东的倭肯河上游。是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册府元龟》载,唐景龙四年已有勃利国遣大首领朝唐),唐玄宗以其所领置此州,任命其为刺史。后废。 ②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勃利县治所在。辛亥革命后降为县。
地方政区名。①唐开元十年(722)置。“勃利”即“伯力”同音异译,治所在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东岸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旧说其地在今松花江下游以东的倭肯河上游。是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册府元龟》载,唐景龙四年已有勃利国遣大首领朝唐),唐玄宗以其所领置此州,任命其为刺史。后废。 ②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勃利县治所在。辛亥革命后降为县。
回族族谱名。又名《蒲寿庚家谱》。福建德化县蒲氏后裔蒲振宗藏抄本。据考,成书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纸楷书,分4部分:(一)蒲氏家言; (二)蒲氏族谱凡例; (三)谱;(四)谱系表。记宋代
古国名。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方政权。西南夷的一支。《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疆域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东邻秦置黔中郡,即包括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战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黑龙江徙置。初有兵1018名、眷属数千名。自立1昂吉、6佐领。设领队大臣1人、正副总管各1员。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增2佐领,设八旗,分左右两翼。
同盟会在滇西傣族地区建立的爱国革命团体。辛亥革命前夕,不少同盟会员先后在滇西傣族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06年※刀安仁(傣族)留学日本,成为早期同盟会会员。1908年归国后在腾越原来的反封建群众组织“革
突厥汗国官号。亦称英贺弗、莫贺弗、莫弗、沙波罗、沙钵略、乙失钵等。意谓“勇健者”。多见于初期突厥可汗名称中。乌洛侯、室韦、契丹、奚等族皆用此号。《魏书·乌洛侯传》:“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
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东南,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氐族聚居区之一。前仇池国君主杨茂搜(296—317年在位)据有此地。北魏时改为阶陵县。周武帝改为仓泉县。隋大业(605—618)
镜缘刻女真文字铜镜。出土情况不详,现藏吉林省博物馆。圆瓣形。直径15厘米,缘厚0.2厘米。镜身轻薄。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纽周饰缠枝牡丹花纹,呈浅浮雕状。镜缘刻女真字4字,意“宋葛屯猛安”,下为签
?—1904清朝大臣。字茀堂。满洲镶黄旗人。荆州驻防。以举人纳赀为知县,铨四川。光绪二年(1876),知成都、绵竹、蒲江,直法行治,豪强、无赖均惧之,举治行第一。署崇庆州,擢卬州直隶州。二十三年(18
书名。今人陈述(1911—1992)辑录的辽代文集。凡13卷。述字玉书,河北乐亭人。在前人《辽文存》、《辽文萃》、《辽文续拾》的基础上,补辑《辽史》、《高丽史》等众多史书中有关文献,以及方志中著录的和
书名。清蒙古学者赛尚阿编纂。共四册。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印。第一、二册,为满蒙汉对译词典,称“蒙文晰义”;第三册称“蒙文法程”,即语法正字法;第四册包括“更定便览讹字”、“续编讹字”、“便览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