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勒车

勒勒车

中国北方敕勒、蒙古、达斡尔等族的传统交通工具。亦称����车、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大毂轮车、达斡尔车、哈尔沁车、哈马特力格等。起源于北方草原,由游牧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改进。南北朝时期即在※赤狄后裔敕勒族中广为制造和使用。据《魏书·高车传》记载,敕勒人“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被内地称为“高车”。经历代变迁,传承不息。后传至蒙古、达斡尔等族中,达斡尔族曾以善制此车而闻名。车体、车轮均为木质结构,多以桦木制造。一般车长约4米,车轮高大,直径达1.4米左右,以木辐条与轴心相连。轴径如椽,轻便易驾。车上可安装车篷、桶状水箱。带篷车蒙古语称为“哈马特力格”。除沙漠地区用骆驼拉车外,一般以一牛拉挽。用于迁徙、打柴、拉草、运水等,适于游牧生活。车体轻便、车轮高大,便于在草丛、积雪、沙漠、泥泞、沼泽地带行走,故有“草上飞”之美称。诸车亦可首尾串连,一人即可驾3至10辆车,省事省劳力。至今仍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使用,但逐渐被轻便机动车、拖拉机等替代。

猜你喜欢

  • 晋王府部民暴动

    元仁宗朝蒙古牧民暴动。延祐年间(1314—1320),朔漠遭风雪灾害,牲畜倒毙殆尽,人民流散,鬻妻儿为食。延祐六年(1319)七月,晋王也孙铁木儿部民暴动,劫掠豪富,因诸暴动间缺少配合,遭札鲁花赤囊加

  • 十二小邦

    吐蕃古代小邦(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西藏地区。据敦煌藏文文书载,十二小邦即:琛域、羊同、娘若波噶、努布域九郡、尼洋香波、吉日绿林、恩雄杳那、倭铺邦喀、格希札(?)、工域哲那、三大尼洋地、达波四方地。《

  • 鼎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丁卢。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西夏派遣使臣鼎罗威明叶云等赴宋朝谢册名。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乙注车鼻可汗

    见“阿史那斛勃”(1233页)。

  • 扬阐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与另一类奴隶“扬更”相似,亦属于“庸部”。详见“阐”(2105页)。“更”(1048页)、“扬更”(754页)。

  • 迈孜木杂特

    ?—1865清代新疆伊犁维吾尔族伯克。一称迈孜木汗。吐鲁番札萨克公品级鄂罗木咱卜曾孙。初袭台吉。清咸丰八年(1858),任宁远城(今伊宁)伊什罕伯克。因运送军粮有功,赏戴花翎,不久擢阿奇木伯克。同治二

  • 突便部

    契丹部落。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日连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8部为10州,以突便部为日连州

  • 碑林女真文书残页

    金代女真文字手写字书。1973年8月西安碑林修整《石台孝经》,在碑身中心石柱南面卯眼里发现。已残。整理得11纸,其中4页为两面书写,共存女真字237行,计2300余字。为近代女真文字文献的重大发现,经

  • 恩拉达卜

    景颇语音译(载瓦语称“干脱总”)。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对男女青年婚前谈情说爱活动的称谓。汉语称“串姑娘”。过去景颇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专供男女青年娱乐说情的公房(有些家庭还设有供女儿与情人说爱的火塘),

  • 迭里弥实

    元末官员。字子初。祖籍西域,回回人,合鲁温氏。大都路治中满速儿孙,安庆路治中马哈麻之子。事母至孝,年40不仕。初充宿卫,继授行宣政院崇教。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任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达鲁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