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史

北史

纪传体北朝史书。唐李延寿撰。100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87卷,序传1卷。延寿字遐龄,祖籍陇西(今甘肃临洮),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官至崇贤馆学士、符玺郎,兼修国史。其父李大师不满南北朝断代诸史重复互牴,欲以编年体汇集诸史为一书,未竟而卒。延寿遂沿父旧稿,依《史记》纪传体例,编撮北朝魏、齐、周、隋四史及诸家野史,经16年,著成此书。撰成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记北朝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386—618)共233年历史,自北魏以下,以西魏为正统,强调唐与周、隋承继关系。是研究鲜卑拓跋氏(元氏)所建立的北魏、东西魏和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及与鲜卑有密切关系的北齐、隋历史的重要文献。此书前后贯穿,通为一编,较为简洁易读。内容删繁就简,并补充一些新史料。如根据魏澹《魏书》补了西魏三帝纪、西魏诸帝后传,对入关元魏宗室传也增补资料。并根据杂史(小说短书)对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等进行补充,使其更为生动真实。李弼等人传后,对西魏、北周的军事制度有较详细记载。《僭伪附庸传》中记述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氏夏国、鲜卑慕容氏诸燕国、羌人姚氏后秦、鲜卑乞伏氏西秦、卢水胡沮渠氏北凉等之兴衰。此外,有列传6卷分别记述高丽、百济、新罗、勿吉、奚、契丹、室韦、豆莫娄、地豆干、乌洛侯、流求、倭;蛮、僚、林邑、赤土、真腊、婆利、丹丹、盘盘;氐、吐谷浑、乙弗勿敌、契翰、可兰、女王国;宕昌、邓至、赫羊、白兰、党项、附国、稽胡、西域鄯善、且末、于阗、蒲山、悉居半、权於摩、渠莎、车师、高昌、且弥、焉耆、龟兹、姑默、温宿、尉头、乌孙、疏勒、悦般、者至拔、迷密、悉万斤、忸密、破洛那、粟特、波斯、伏卢尼、色知显、伽色尼、薄知、牟知、阿弗太汗、呼似密、诺色波罗、早伽至、伽不单,者舌、伽倍、折薛莫孙等;蠕蠕(柔然)、匈奴宇文莫槐、徒何段就六眷、高车等;突厥、铁勒等等的情况,为研究南北朝民族史的珍贵资料。有明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永璇

    1745—1832清宗室。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高宗第八子,仁宗之兄。乾隆四十四年(1779),封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进封亲王。十七年(1812),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罚王俸三

  • 克默尔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 铁甸

    见“铁骊”(1877页)。

  • 阿思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置。“阿思簇”,又作“阿昔簇”、“阿昔亦簇”。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洪武二十一年(1388),其地为朵甘地方部族所扰掠,被杀伤30余人,牛马羊损失无数,该

  • 吐蕃氏族

    约在唐代吐蕃由原始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期间形成,初为父系,以所谓“父民六族”为最早。随着父系权力的加强与发展,氏族制的确立和巩固,逐渐形成强大的世袭性的家族及家族名称,子孙承袭,以家族名称冠于姓名之

  •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余里处,南邻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分别为二个相邻村落名称。阿斯塔那,维吾尔语意为“首府”,汉名“三堡”;哈拉和卓,汉名“二堡”。墓葬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

  • 沁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河南沁阳县城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盖顶。拱端透雕龙头、庭院四隅有4座讲堂,最后为大礼拜殿,成长方形,与客庭均为绿琉璃

  • 陶林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陶林地区爆发的反清起义。1911年1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陶林厅(治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南)附近乡村会党武装和陶林厅的的百余名巡警,在同盟会的影响和大同起义的胜利形势推动下,以赵喜泰为首

  • 关向应

    1904—1946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政委。满族。辽宁金县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赴苏联留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共河南省委、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在党的第六届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