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长城遗址
北魏泰常八年(423)沿阴山北境地区修筑,东西走向,其要冲地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军事重镇。此长城东起赤城(即今沽源县),入内蒙古太仆寺旗东边的骆驼山,依山据险,向西伸展,经小边墙、康保县兰城子、化德县牛家坊、商都县卯都、苏尼特右旗全胜、四子王旗大庙、茂明安联合旗孔兑滩、武川县古镇湾、固阳县边墙壕、乌拉特前旗龙阁庙,至阿登高勒山口止。东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
北魏泰常八年(423)沿阴山北境地区修筑,东西走向,其要冲地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军事重镇。此长城东起赤城(即今沽源县),入内蒙古太仆寺旗东边的骆驼山,依山据险,向西伸展,经小边墙、康保县兰城子、化德县牛家坊、商都县卯都、苏尼特右旗全胜、四子王旗大庙、茂明安联合旗孔兑滩、武川县古镇湾、固阳县边墙壕、乌拉特前旗龙阁庙,至阿登高勒山口止。东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
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圣祖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会见蒙古各部首领,应彼等之请,建此寺。由章嘉呼图克图任住持,执掌内蒙古地区宗教事务,各旗均派喇嘛一人居之,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
行政区划名。明置。旧为程番长官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改为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
又称“番”。黎语。意为“村落”。大多选择在山谷小平原和河谷台地或较为平缓的坡地,一般靠近耕地和河川或溪流附近。黎族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因受耕地面积限制,户数一般在20—30之间,个别也有60—70户的
见“扎希鲁克齐”(435页)。
见“龙骨河”(497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百尔瓜忒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
?—536?高车国王。※穷奇子,※伊匐弟。北魏正光五年(524)左右,兄伊匐为柔然阿那瓌所败,退归,乘机杀之,自立。曾遣使至西魏,后与东魏保持通贡关系。东魏天平(534—537)中,为柔然击败,被侄(
即“石皇玺”(452页)。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之后裔。名赞丘德。纳卡德哇之子。初居今阿里,后率众移居亚泽地区(在今尼泊尔境),称亚泽王。在亚泽继续发展佛教。其后裔始终与卫藏保持政治及宗教关系。其孙曰乌麦曾为大昭寺建金顶。传至阿孜
见“上方夷”(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