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寨诸僮列传
书名。壮族农民起义记略。一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十寨”,有时称“八寨”,指分布于今广西忻城、上林、来宾一带的思吉、周安、落洪、古卯、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及龙哈、布咳等地,为壮族聚居区,有的有瑶族杂居。明代著名农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篇记明代官吏加重征敛,激起10寨农民起义,万历七年(1579)明军实行武装镇压,耗银7万余两等事。为研究明代壮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文献。载于《万历武功录》卷4。
书名。壮族农民起义记略。一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十寨”,有时称“八寨”,指分布于今广西忻城、上林、来宾一带的思吉、周安、落洪、古卯、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及龙哈、布咳等地,为壮族聚居区,有的有瑶族杂居。明代著名农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篇记明代官吏加重征敛,激起10寨农民起义,万历七年(1579)明军实行武装镇压,耗银7万余两等事。为研究明代壮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文献。载于《万历武功录》卷4。
明代哈尼族土司。隶临安府思陀长官司。今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其地有左能山,故名。明洪武(1368—1398)中,哈尼人吴蚌颇率众开辟荒地,众推为长,后调御安南有功,以所开辟地为一甸,授副长官司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源自帕竹噶举派,为其分支之一。帕木竹巴弟子之一林热巴·白玛多吉开创,历经数传,至藏巴嘉热·意希多吉(1161—1211)时,将此派发展成为主巴噶举派。后该派门徒又分别创立上主巴噶举和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义熙六年(410),仆浑与羌句岂、输报、邓若等率户2万降于西秦乞伏乾归。次年二月,其部众3千余户被徙于度坚城(今甘肃靖远县西),乾归派子敕勃
书名。元邓文原撰。1卷。文原(1258—1328),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字善之,一字匪石。随父流寓钱塘。宋末应浙西转运司试中第一。至元二十七年(1290),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官至集贤直学士兼
古县名。原为吐谷浑居地。晋末,吐谷浑王阿柴(才)所筑浇河城,即在此县西120里。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太子西征吐谷浑,取其地,置县,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唐上元(760—762)后,地入吐蕃,
解放前景颇族最隆重的生产祭祀活动。“官庙”为汉称,景颇语称“能尚”,每个山官辖区都有一座,是辖区宗教活动中心,实际是一座没有四壁的茅屋,内供天鬼、地鬼及官家的祖先鬼,但无偶象,只竖若干鬼桩。每年由山官
高车(敕勒)之一部。为高车六种之一。原居于漠北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掠,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孝文帝征发四镇敕勒兵攻南齐。袁纥部首领树者不愿随魏军南征,遂举兵叛入柔然
靺鞨诸部之一。唐亡高丽后,被迁于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界内,乾封(666—668)中,置夷宾州(治所无考)管理其事,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首领李尽忠据营州叛武周,次年又被移
藏语音译,亦称“办公厅”原西藏地方政府,掌办商上事务与司伦执政时接待宾客的机关。相当于“交际处”。为首官员称南准,职掌内外传达。掌办商上事务当权时,其官员皆为僧官,称增准。司伦执政时其官员皆为俗官,称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设,《满洲源流考》作阿鲁卫,并说清代有阿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