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面招讨使

南面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

猜你喜欢

  • 阿旺益喜次臣嘉措

    1818—1876清代西藏热振寺三世(一作九世)呼图克图。生于欧柱鼎。道光四年(1824),经金瓶掣签,确定为热振活佛转世。七年(1827),为脣征阿齐图诺门罕,入色拉寺习经咒,考取兰占巴学位。十八年

  • 浦峪路屯田万府户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因在金浦与路境内而得名。府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一说在该省乌裕尔河流域;或说在今齐齐哈尔市一带。今呼兰河、通肯河和拉林河一带,是其主要屯垦地。元世祖初

  • 九姓乌护

    见“九姓回纥”(36页)。

  • 教来河

    河流名。蒙古语称奈日顶高勒。西辽河支流。全长494公里。发源于西土默特旗北阴山山脉。会白塔子河、李家窝铺河、干沟子河、高刀板河、腾克力河5条支流,水向东北流,经敖汉旗东北,奈曼旗王府之东南,流入西辽河

  • 朗结曲丕

    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藏族。为人老成,通晓经典,僧俗倾服。咸丰三年(1853),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圆寂,在班禅呼毕勒罕出世前,依例受命管理札什伦布寺僧俗事务,赏“色哷本诺门罕”名号及印信、敕书。

  • 大坌坑文化

    台湾先民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师生在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首次发掘,故命。出土遗物以粗砂陶片为主,从陶片中能辨认出有碗、瓮、瓿等器皿,体部盖满绳印纹。石器有小型打制石斧、磨制小型

  • 法王

    藏语称“却杰”。原为释迦牟尼称号之一。后引申为对闫罗王、神话故事人物、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及高僧等人之称呼。元至元七年(1270)封帝师※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代亦用之于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如封阐化等

  • 和硕特北左末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茶卡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封伊什多尔札布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东至柴吉齐沁接北前旗界,南抵盐海,

  • 余庆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为少数民族杂居区。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所在地。隋以其县地扩大置牂牁县,为牂州郡治。唐划牂牁县沿江(今乌江)南岸地置建安县,仍为牂州治。乾符三年(876),以

  • 豆莫娄

    东北古族名、国名。亦作大莫卢、达末娄。始见于《魏书》,但学术界认为《晋书》中的寇莫汗是其异译,为同一共同体。一说其名为※“橐离”之缓读。源出※北夫余,但出自其中何支认识不同,一说是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